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
Author: 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 2016-12-23 23:15:28 Views: 804
臺北府城門-小南門: 清光緒元年清廷設台北府,5年台北知府陳星聚籌建臺北府城,但因台北基地鬆軟,直到福建巡撫岑春,臺灣道台劉相繼勘定基址後,光緒8年(西元1882年)始召募粵籍工匠興築。
光緒10年(西元1884年)完工。
城周一千五百餘丈南北較通西略長,為長方形的城池,並開闢五門,北門、東門附郭,南城牆則加設有小城門─重熙門。
重熙門極小南門﹔位於台北城南城牆偏西處,為方便板橋方面的居民出入台北城而建。
據說為當時板橋的富戶「林本源」家族所捐建,林家本籍福建漳州,當時艋舺是泉州人的天下,於是林家自行捐建小南門,既不用穿越艋舺和西門,也不須繞過大圈子走大南門。
小南門因此成為台北城西南通板橋、中永和一帶的孔道。
小南門為台北府城五城門中最為小巧,構造與形式皆不同於其他諸門。
不像其餘4個城門是封閉、肅殺的碉堡一般,為精美的樓閣式城門造型,流露出秀麗、親切的味道,十分特別。
臺作雖也是石條所砌,上半部卻使用傳統上常看到的柱廊樓閣。
屋簷下斗拱成列,並施彩繪,有如一座小廟,非常華麗。
門額題為「重熙門」意為盛世興隆,光輝普照的意思。
日據初期搗毀台北城城垣、城郭及西門。
小南門雖被保存下來,卻因年久失修日漸殘破。
光復後,政府整修舊城門,小南門遂被重修成宮殿樣式,頗失原貌,但石構臺座及圓拱門為原有建材造型,石工精而堅古,頗具歷歷史價值。
? 臺北府城門-北門: 清光緒元年清廷設台北府,5年台北知府陳星聚籌建臺北府城,但因台北基地鬆軟,直到福建巡撫岑春,臺灣道台劉相繼勘定基址後,光緒8年(西元1882年)始召募粵籍工匠興築。
光緒10年(西元1884年)完工。
城周一千五百餘丈南北較通西略長,為長方形的城池,並開闢五門,北門、東門附郭。
北門名承恩門,城郭額銘「巖疆鎖鑰」四字。
位置在今天於忠孝西路、延平南路、博愛路、延平北路及中華路交叉口,曾是台北城內通往大稻埕一帶的主要交通孔道。
北門的外觀非常雄偉,乃一封閉式碉堡,清未為了防禦火器,北門的牆體全為磚塊與石條所砌成,內部有兩層牆壁,構造堅固異常,屋架仍為中國傳統式木構架,雕飾簡潔大方,外廓門與北門略錯開,形式一個角度,戰時有利於防守。
屋頂採用歇山單簷,燕尾起翹,曲線流暢,在嚴肅的城門上增添一點柔和的色彩!北門的城額以石雕成,邊框雕蓮花卷草及花瓶,有平案祥和之象徵,門額題「承恩門」,有朝向北極星或承受皇恩之寓意,落款為光緒八年,即西元一八八二年,當時先築城門,再依次築造城牆。
日據初期搗毀台北城城垣、城郭及西門。
僅存北門、東門、南門、小南門﹔年久失修日漸殘破。
光復後,陸續整修舊城門,整修後其餘城門大失舊觀,惟北門保留當原貌,被指定為國家一級古蹟。
臺北府城門-南門: 清光緒元年清廷設台北府,5年台北知府陳星聚籌建臺北府城,但因台北基地鬆軟,直到福建巡撫岑春,臺灣道台劉相繼勘定基址後,光緒8年(西元1882年)始召募粵籍工匠興築。
光緒10年(西元1884年)完工。
城周一千五百餘丈南北較通西略長,為長方形的城池,並開闢五門,北門、東門附郭。
麗正門位於南城牆的西側,又稱大南門,為台北府城門的主門,形制與尺寸最為宏偉,所用石材來自大直一帶。
麗正門石額四周採用螭龍圖案,與其它城門均不同,屋頂型製為四面屋坡的屋頂上,再加依層屋頂的「重簷歇山式」,顯得較為華麗壯觀。
而兩層屋簷間,還嵌著空心花磚,可以通風透光,也增加視覺上的變化。
此外,整座城門有如封閉的碉堡,牆身和屋頂連成一氣。
城樓正反面各有1圓2方的窗洞,以供防禦和監視,但面對城外的方形窗洞開口極長,凡是夜半遲歸者,必須由所謂「吊城」方式,由守城兵士以竹籃子吊上去,方得進城。
如果有緊急事故,也可由這裡出入。
日據初期搗毀台北城城垣、城郭及西門。
大南門雖幸運被保存,但卻年久失修日漸殘破。
光復後,政府整修舊城門,大南門遂被重修成宮殿式建築,大失原貌,但石砌的城座、門洞則幸運的保持原樣。
臺北府城門-東門: 清光緒元年清廷設台北府,5年台北知府陳星聚籌建臺北府城,但因台北基地鬆軟,直到福建巡撫岑春,臺灣道台劉相繼勘定基址後,光緒8年(西元1882年)始召募粵籍工匠興築。
光緒10年(西元1884年)完工。
城周一千五百餘丈南北較通西略長,為長方形的城池,並開闢五門,北門、東門附郭。
景福門即東門,位於東城牆中央略偏南處,朝向台灣北部的重要口岸---基隆,負有防禦的重任。
另外,它也是台北城通錫口(今松山)的孔道。
當時城內通往東門的「東門街」,就是今天的凱達格蘭大道。
東門為台北府城五城門中石作最為精緻的,額題景福門,建築結構和北門很類似,都是在石砌的城座以上,有厚實的磚牆一直接到屋簷下,宛如牢不可破的方形堡壘。
而雙層磚牆之內,則是木造結構。
屋頂是四面屋坡的「歇山式」,簡單大方。
和北門不同的是,東門屋簷下有綠釉空心花磚裝飾,而且兩側門孔旁均加開方形窗洞。
另外,北門的外廓是方形,東門則是圓弧形。
日據初期搗毀台北城城垣、城郭及西門。
僅存北門、東門、南門、小南門﹔年久失修日漸殘破。
光復後,政府整修舊城門,東門從碉堡型的城門,被重修成宮殿式建築,大失原貌,但石構臺座及圓拱門為原有建材,門洞為石條所砌半圓拱,邊框保存有雷紋裝飾,仍頗具歷史價值。
?
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
地址:臺北市 中正區東門:中山南路、信義路交叉路口,南門:公園路、愛國西路交叉路口,小南門:延平南路、愛國西路交叉路口,北門:忠孝西路、延平南路、博愛路、中華路交叉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