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尾偕醫館

Author: 滬尾偕醫館 2016-07-31 03:41:28 Views: 817

 

 

馬偕博士抵淡水後,即在其所租之寓所為人診療、供應西藥,不久又增加開刀、拔牙和住院等設施,由於西醫療效快,馬偕博士和其助手又熱忱,尤其是當時民眾廣為瘧疾所苦,馬偕博士的奎寧水(quinine)是特效藥而大受歡迎,因此求診者與日俱增,就在1873年五月另租民房為診所,名為「滬尾醫館」。

 

 

 

當時馬偕博士邀請駐淡水的外國人和洋行所聘的外籍醫師,到醫館主持醫療並傳授醫療技術。

 

 

同時他也訓練學生和本地傳道人,在各地教會設醫療點,以擴大醫療服務範圍。

 

加拿大也曾派專業醫師華雅各(Dr.J.B.Fraser)前來淡水駐院主持,唯兩年後因其妻病逝淡水而返國,其夫人今仍安葬於淡江中學旁之外僑墓園。

 

中法戰爭曾作為清軍的軍醫院,救護不少傷兵而立功,劉銘傳特頒獎表揚。

 

馬偕也到處旅行為人治療瘧疾和拔牙,在臺灣總共為人拔蛀牙約二萬一千顆。

 

後來,滬尾偕醫館在日據時代,為了擴充規模,遷於臺北市,它就是今日的「馬偕紀念醫院」。

 

商行?堛漱H,對馬偕免費為民眾施診的義舉大為讚賞,而且每年都在經濟上予以援助,頭一年即捐獻了美金二百七十二元。

 

1873年1月9日,第一批信徒五人受洗加入教會,馬偕博士除施以神學教育外,及對也們施以簡單之醫理、藥理教育,同時讓他們到「醫館」?媮{床實習,使他們對西方之醫學,具有最起碼的常識,以便在傳教時,能夠隨時隨地幫助病患。

 

後來牛津學堂(神學校)的學生亦都得接受此種教育。

 

他們要前往教會就任傳道之職時,每個人都得攜帶一箱簡單的醫療工具及藥品,以應付急需。

 

所以初期的北部教會,不但是崇拜上帝的聚會地,同時也是一個簡單的醫療站,傳教師都是醫師。

 

到了1879年馬偕得到一位同姓馬偕的美國籍婦人捐款,馬偕利用這筆錢蓋了一棟中西合壁的醫院,就是「滬尾偕醫館」,這間醫院是臺灣第一所西醫院。

 

到1894年每年受診者己逾一萬人次。

 

1901年因為馬偕博士辭世醫館一度關閉,直到1906年加拿大方面宋雅各醫師(Dr.J.Y.Ferguson)來臺重開偕醫館。

 

為因應時代需求而將醫院規模加大,1912年臺北馬偕紀念醫院落成使用,滬尾偕醫館功成身退。

 

此後,醫館院舍八十年間先後曾充作神學院、圖書館、幼稚園和學生宿舍之用,建築體亦多修葺,及至1992年最後整修完畢而成今貌。

 

滬尾偕醫館
地址:新北市 淡水區(淡水鎮)馬偕街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