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福佑宮
Author: 淡水福佑宮 2016-10-16 11:54:55 Views: 640
早期移民來臺灣必須橫渡黑水溝,面對前途茫茫未可知的未來,因而先民對於海上守護女神媽祖格外重視。
淡水河是清代移民進入臺北盆地的重要門戶,淡水成為北臺灣貨物集散地,在清代中葉福佑宮前緊鄰碼頭,於是福佑宮成為淡水發展的起點。
福佑宮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至嘉慶元年(1796)落成,捐建者涵蓋了泉州三邑(晉江、惠安、南安)、同安、安溪、永春、永定、漳州、以及粵東潮汕或嘉應州的客家人士,這是因為滬尾港是清乾隆至嘉慶年間臺北盆地登陸的重要口岸,所以能匯聚如此多不同本籍出身人士捐獻。
光緒10年(1884)中法戰爭,滬尾因地處要衝,為進入北臺灣的重要港口,當時臺灣巡撫劉銘傳幾經思考,決捨基隆全力守護滬尾,在河口佈水雷、築土堤阻止法國戰艦進港,在這場戰役流傳下的神奇傳說;在戰況激烈時,觀世音菩薩、媽祖、祖師爺等,曾顯靈助陣,助滬尾軍民擊退法軍。
光緒12年(1886)巡撫劉銘傳奏請光緒皇帝賜匾,獲頒「翌天昭佑」匾額,至今仍懸掛於廟中。
福佑宮是淡水最老的廟,兩側街市是淡水最早的街道,由它的位置,可以看早期淡水發展的情形。
廟前的中正路又叫「下街」在清朝末年稱做「滬尾街」,往東是為公館口,因為嘉慶年間有何姓望族興建了一座四合院用來堆置穀物、接待親友並充當交易商貨之所,往西叫做新店子,以前是洋人居住活動的地區。
臺灣的媽祖廟與臺灣的開發或聚落城市之發展息息相關,要研究早期城鎮之開拓,媽祖廟之建置是個里程碑。
淡水福佑宮
地址:新北市 淡水區(淡水鎮)民安里中正路2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