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門

Author: 大東門 2016-01-19 13:32:52 Views: 690

 

 

臺灣自隸屬清國版圖後,因孤懸海外,沙土鬆浮,所以一直未建城垣。

 

 

 

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臺灣知縣周鍾瑄就開始籌畫以木柵築城,並闢建七座城門,到了雍正三年(西元1735年)清政府始認為「建築木柵一事,籌畫甚為允妥,深為可嘉」,而開始興工。

 

 

乾隆元年,這七座城門改為土石造,並加建城門樓,乾隆二十三年(西元1758年)因木柵城垣腐壞毀損,同知攝縣事宋清源曾重修。

 

到了乾隆四十年(西元1775年)臺灣知府蔣元樞在舊城內另建比原來高三尺的木城,還增加小西門一座,成為八座城門。

 

乾隆五十三年(西元1788年)再將大東門城臺加高,臺上建城樓,樓寬共三間,中間寬一丈五尺,左右次間寬八尺,縱深一丈,外圈圍有廊道,寬度約三尺。

 

這八座城門的整修歷時三年,於乾隆五十八年(西元1791年)竣工。

 

清道光十六年(西元1838年)為了保障城外市集、居民的安全,所以另建外城一座,以竹圈圍而成,一直到光緒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五年)割臺,日本人藉開闢道路、建設學校、築造公園等理由拆毀城門、城垣,所幸,大東門不在拆除之列。

 

但是,到了民國六十四年(西元一九七五年),市政府鑑於城樓腐朽嚴重,有礙觀瞻,全部加以重修。

 

大東門位於東門路與勝利路交叉口,門樓為重擔歇山二層樓形式,城門呈東西向,中開圓拱門,門內上方有石質聯楹,下方有門栓洞。

 

城門基座為花崗石材料,每皮石材以一丁一順交互砌築。

 

東側拱門上乃有石質橫額一塊,書「東安門」,西側拱門上乃為灰泥框,內題「迎春門」,城門上女兒牆開有多處眼,是捍衛府城、玫擊敵人的射擊口。

 

此外,城洞內尚鑲有一塊道光二十八年(西元1848年)所立的石碑,主要內容是:欽命不許士兵對來往此城的農商零販,予以勒索。

 

位於東門路勝利路口之圓環之中大東門城身為花崗岩,甚為宏偉,門洞居中,門額外題「東安門」內題「迎春門」。

 

城洞內,有一方西元1848年(道光28年)所立的石碑,內容主要是禁止守城士兵勒索進出城的農商車牛 。

 

大東門
電話:886-6-2290082
地址:臺南市東區東門路一段320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