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棚

Author: 香蕉棚 2016-09-06 02:37:09 Views: 1015

 

 

香蕉棚位於高雄港3號碼頭旁。

 

 

 

高雄港3號碼創建於日治時期的第一次築港工程(1908-1912),碼頭旁原建置散裝倉庫三之一、三之二共兩座,乃是當年高雄港倉儲、輸運的主要倉庫之一。

 

 

二次大戰末遭受美軍轟炸而毀損,後由高雄港務局接收,於民國35年(1946)8月間展開修復,隔年(1947)5月完工。

 

但是,三之一倉庫因損毀過於嚴重無法修復,而後被移除轉作堆置場。

 

1950年代末,台灣香蕉的生產與輸出已經大大超越日治時期的規模,外銷金額僅次於米穀和砂糖,而高雄港就是台灣香蕉最重要的運輸樞紐。

 

然而在民國45年(1956)以前,高雄港大體僅維持日治時期築港以來的規模,以致難以充分因應時代的需求,來自台灣各地的香蕉均露天堆積,日曬雨淋,容易腐壞而影響外銷。

 

民國45年(1956)間,高雄港務局研擬港埠擴建計畫,後於民國47年(1958)7月獲得美援貸款展開「12年擴建工程」。

 

民國51年(1962)12月以美援貸款拆除3號碼頭原有的三之一倉庫,並動工新建香蕉棚,隔年(1963)5月完工。

 

香蕉棚是雙層鋼架、混凝土柱的建物,屋頂是金屬網石棉瓦,可放置香蕉23,300簍。

 

有別於一般倉庫,香蕉棚採開放式設計以改善空間的通風,並設置機械運輸設備、照明燈和碼頭活動平台等,這些現代化輸送設備改善香蕉的裝載品質,相對提高出口的競爭力。

 

不久,香蕉棚即不敷使用。

 

民國53年(1964)間,高雄港務局不僅就香蕉棚加以擴建而成為今日樣貌,並於隔年(1965)在31號碼頭新建巨型香蕉冷氣庫房。

 

民國55年(1966)香蕉出口額超越砂糖而成為台灣農產品及其加工品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台灣成為名符其實的「香蕉王國」。

 

後隨輪船運輸貨櫃化、台灣產業轉型等因素,香蕉棚一度成為高雄港務局調度辦公室,終究成為閒置空間。

 

民國89年(2000)底,高雄港務局計畫將香蕉棚規劃作為觀景台,開放民眾來此瀏覽港區風光,隔年(2001)7月12日完工啟用,名為「觀海台」。

 

民國91年(2002)緊鄰觀海台的棧二庫、棧二之一庫以BOT方式出租,內部空間被轉型為美食休閒事業,並名為「漁人碼頭」,觀海台和漁人碼頭成為高雄市新的親水觀光景點。

 

民國98年(2009)高雄市河邊餐飲集團結合北京全聚德烤鴨取得觀海台的經營權,同年7月香蕉棚被整建為餐廳,迄今。

 

?

 

香蕉棚
地址:蓬萊路2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