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書院
Author: 藍田書院 2016-08-26 12:45:49 Views: 664
藍田書院位於南投市崇文里文昌街一百四十號,建於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十一月廿七日,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
清初南投地區因地處內山,開發較遲,文教事業並不發達,當時僅有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曾記載的南投社與北投社兩社學。
這兩個社學是以教育歸附土番子弟為目的,然因兼充普通義塾,漢番混學。
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設立南投縣丞後,本區之開拓大有進展。
因此,嘉慶、道光年間,漢人於本區平地之開拓日進並大致完成,教育亦隨之而興,故有南投地區的第一所書院--藍田書院的創建。
道光十一年(1831年),南投縣丞朱懋延邀南北投及水沙連兩堡士庶議建書院,卜地於街後康壽庄菜園中(今南投市康壽里藍田街)。
是歲冬月興工,以總理生員曾作雲、簡俊升等人主其事,共費白金四千一百餘元,於道光十三年(1833年)十月竣工。
書院中祀文昌帝君,後祀朱熹為講堂,旁為齋舍,兩翼廂房為諸生肄業之處,外環以牆。
以其樹人無殊於種玉,希望能青出於藍,故定名為「藍田書院」。
書院的經費,除由眾人捐置學田外,亦曾接受白沙書院的資助,故與白沙書院關係密切。
其學規與修業雖無記載可稽,但極有可能遵循白沙書院之制。
然而,雖名為書院,但除了由官方批准聘請教師,與普通義學稍異外,仍不脫「義學」的性質。
藍田書院建成後,曾於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修,同治三年(1864年)改建於今三民里藍田街。
光緒十年(1884年),書院因白蟻之害而重修。
至日治初因遭兵燹,焚毀右廡,曾予修補。
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因市區改正,進行道路與下水道工程,於大正四年(1915年)末,改築於今崇文里文昌街現址。
光復後於民國四十六年(1957年)再次修建,即成今貌。
已有一百五十餘年歷史的藍田書院,歷經了多次遷建、整修,原貌已失,目前書院前進勉強維持書院之外形,後進是信徒極多的鸞堂,其書院的傳統特質早已消失無存,僅留祠祀之功能,俗稱孔子廟或文昌祠。
藍田書院於初創時的規模似為「三進兩廂式」的格局。
然而,藍田書院於日治時期在建築上經過兩次大的變動而遷至現址後,即為現貌之「單進兩廂」式的格局。
其配置上屬於三合院式的對稱型態,包括中軸線上緊連的三川門及正殿,外帶兩翼廂房,並以過水廊連接,為小規模的書院建築。
除了建築的特色外,廟內並有古匾,如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的「天上文衡」,清同治三年(1864年)的「文明氣象」,同治四年(1865年)欽加二品頂戴臺澎督學使者皖江丁曰健的「奏凱崇文」,同治七年(1868年)吳聯輝立的「瑞氣如珠」,及同治九年(1870年)立的「丕振斯文」,各有其歷史典故可循,並呈現身為南投第一所正式書院,其文運蓬勃之勢。
藍田書院
地址:南投縣南投市崇文里文昌街1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