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攝影展 七股黑面琵鷺

Author: Mao-Shun Huang 2016-10-23 14:41:00 Views: 597

 

 

2013年10月1日首批黑面琵鷺抵達曾文溪口,揭開了七股黑面琵鷺賞鳥季,牠們棲息在700公尺遠紅樹林前面,全世界的黑面琵鷺数量約为2600隻,其中有1600隻在台灣渡過冬天,黑面琵鷺保育工作,台灣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黑面琵鷺是一種遷移性鳥類(候鳥或過境鳥),黑面琵鷺屬全球性易危的鳥類,因棲地的消失或剥蝕,種群數目越來越少,但台灣七股的黑面琵鷺數量卻有穩定成長的趨勢,黑面琵鷺俗名:匙嘴鷺,如湯匙般形状的鳥喙是黑面琵鷺最引人注目的特徵,黑面琵鷺食物主要包括小魚、小蝦、青蛙、幼蟲,黑面琵鷺以枯樹枝及樹葉築巢於懸崖附近,每個巢均有一隻親鳥擔任守護工作,蛋的數量每巢2-6顆不等,蛋呈白色,黑面琵鷺於每年5月份飛回繁殖地繁殖區域,地形險峻且無人居住,朝鮮半島非戰區及中國東北無人居住的小島,是黑面琵鷺的繁殖地區,5月回到繁殖地,六月初開始求偶、交配、產卵,孵化期约需30天,幼鳥出生約30天後可離巢,但再约30天才完全離開親鳥,獨立活動。黑面琵鷺越接近繁殖期,羽毛越鮮豔奪目,頭部後方黄色的飾羽與黃色颈圈,相互輝映,覓食時以扁平的嘴插入水中,掃捕水中的魚或其他食物,黑面琵鷺屬於鸛形目、朱鷺科,繁殖期在朝鲜半島及中國東北之無人島嶼,每年10月返回台灣渡冬,週而復始、年復一年,在渡冬區,黑面琵鹭棲息在水深约10至25公分的淺水區域,它們在這些地方覓食、休息、理羽、洗澡渡冬,地點多在在海岸附近地區,例如: 七股曾文溪口、四草台江生態園區、鳌鼓濕地,它們需要足夠的食物與無污染的覓食區,也需要安静、安全區域進行長時間的休息,七股黑面琵鷺保護區海堤内浮覆地為主棲地,總面積634公頃沙丘、紅樹林之淺水海域,黑面琵鹭日間主要在此休息,鄰近的各處魚塭则是它们的夜間覓食地點,休息區到覓食區間平均移動距離是3.18公里,主棲地半径5公里内的沿海地區,為黑面琵鷺活動的核心區域,也是我們真正需要加以保護的地方,曾文溪出海口為國際級濕地,北起頂頭額沙洲國聖燈塔、南堤堤防、七股海埔堤防,南至曾文溪南岸青草崙堤防,東以省道台17線為界,西側海域至等深線6公尺處,面積總計3218公頃,範圍包括曾文溪口北岸黑面琵鷺保護區,為各類生物群聚的重要棲息地,其生態資源包含含:黑面琵鷺、埃及聖環、東方白鸛、諾氏鷸、遊隼、草鴞,小燕鷗、鳳頭燕鷗、唐白鷺、黑鸛、白琵鷺、松雀鷹、赤腹鷹、灰面鵟鷹、鳳頭蒼鷹、澤鵟、魚鷹、紅隼、短耳鴞、半蹼鷸、燕鴴、紅尾伯勞、東方環頸鴴、高蹺鴴、反嘴鴴,這些珍貴鳥類資源是政府和民間保育團體的努力,我們必須珍惜這塊靜土,增闢野生動物緩衝區,讓台灣自然生態生生不息,造福後代子子孫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