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林後村圳改修碑及水汴頭
Author: 樹林後村圳改修碑及水汴頭 Views: 580
後村圳為日治時期日本人將永安圳(張厝圳)、萬安圳(劉厝圳)及草埤等三溝埤合併而成,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十年(西元1745年),當時地主張必榮出地、張沛世出資開鑿永安圳,引入大嵙崁溪(今大漢溪)的溪水,灌溉現在的新莊西盛和二重埔、三重埔一帶的農田;而萬安圳則由劉承纘與佃農共同開鑿,用來灌溉新莊中港厝、五股等農地。 歷經清朝、日治及國民政府三代整理修建,使其灌溉面積廣達三千三百甲,早年灌溉面積南到板橋、土城、北至樹林、新莊到八里坌一帶。七十年代起,新莊農地經變更移作住宅區和商業區,後村圳道皆作為都市排水道用,隱沒在加蓋馬路之下。 後村圳對於新莊平原的發展極有貢獻,其緊臨住屋後壁,居民從中挑水飲用,渠圳有石階連接各住屋後門,可更方便取水洗滌。這種以水源取得方便作為選擇居住方式,容易形成建築物並列的帶狀型聚落分布,也因為北邊渠圳的阻隔,與外界往來需藉東西向的通路,所以新莊老街呈現東西向的帶狀發展。 後村圳改修碑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為紀念整建後村圳,提升灌溉面積設置的紀念碑。原址為現今水源景觀運動公園內,興建於大正六年(西完1917年),上有臺北廳長署名,鄭貽林(鹿港名書法家)的隸書雕刻文字,刻工精美,筆法俐落,保存良好。碑文中提及後村圳於明治四十四年(民前一年)完成改建,「圳水滾滾,增澆六百九十甲,幹線三里(條),支線七里,以沃海山、擺接、興直、八里坌四堡,三千四餘甲…」,可見當時水圳磅?之勢。
樹林後村圳改修碑及水汴頭
地址:新北市 樹林區(樹林市)水源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