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湧燈塔
Author: 東湧燈塔 2016-06-05 08:52:18 Views: 727
東湧燈塔為一洋式燈塔,位於今福建省連江縣東引鄉東引島樂華村東坡山腰,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開始籌建,光緒三十年(1904年)完成,為一白色圓筒形磚結構燈塔,塔身高二十四英呎,燈高三二五英呎。
東湧燈塔於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十一日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為目前政府所公告之古蹟中距離臺灣本島最遠者。
東引舊稱東湧或東永,為大陸閩江口外側,馬祖列島中的北部大島。
因地質是以中生代的花崗岩為主,岩石多火成岩以及變質岩,島上礁岩密佈,缺乏肥沃壤土及河川水源,不利農作。
但因岩岸地形,多有小形良好港口,再加上位居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大陸棚之一環,魚產豐富。
尋求避風港口與豐富魚產遂成為吸引江南沿海居民移居東引島的最佳誘因。
特別是元代以後,來往南中國海的海上貿易,為了避開中國王朝的朝貢貿易體制,選擇密佈東南沿海的近岸島嶼以為走私貿易的重要據點。
尋求貿易的中外商人、武裝的海上盜匪、王朝的勦匪軍隊戰船,來來往往於沿海地區。
東引作為中國東南沿海島嶼之一,因而也難以避免此一歷史變遷影響。
道光二十年(1840年),清廷因鴉片戰爭挫敗,被迫開放東南沿海五口通商,隨後又因著幾度的戰爭失利,中國由朝貢體制進入條約體制,港口貿易正式獲得官方認可。
而為了保護、引導來往航行的船隻,洋式燈塔的設置亦隨之展開。
在此一世局變動下,光緒二十八年,開始在馬祖東湧島上籌建燈塔,由任職於總營造司的哈爾定(JohnReginaldHarding)負責。
光緒三十年,東湧燈塔落成,整個燈塔及其附屬建物約略可分為圈舍、華籍守塔員室及附屬房舍、外籍守塔員室及辦公室、燈塔、火藥庫及霧砲砲臺等五區。
燈器採用當時頗為先進的白熾紗罩燈頭,以煤油為主要然料,並於當年五月十八日日落時分首次發光。
所謂燈塔,乃是一種設於島嶼、礁石、岬角、海岸或港口上的固定航標,具有引導船隻航行的實用功能。
東湧燈塔地當閩江口北側三都澳口外海,與馬祖列島南方的東犬燈塔共扼閩江口門,是由北方進出福州馬尾的主要航標。
然而,東湧燈塔雖是基於實用目的所建造,但是仍有它的建築特色,例如以鐵鑄材料所建造的筒頂平臺欄杆,以及燈塔室內鏡機的圓盤支架,便具有近代建築簡潔的風格。
此外,助理守塔員室後棟附屬房舍之石楣以及拱弧設計等等,亦具獨特風味。
東湧燈塔
地址:連江縣 東引鄉樂華村142地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