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圳是道光17年(1837)鳳山知縣曹瑾體察民間苦於看天雨水之不穩定,果斷大力倡導、興築的水圳,同時是清代由官方主導的最大規模水利工程。
整體工程進度分為兩階段,後世以此區分而名為舊圳和新圳,總共有90條圳路,網絡遍及高雄(包含鳳山)平原各地,灌溉面積達4,582.5甲,乃是大高雄地區最重要的農田灌溉系統。
水源取自下淡水溪(今高屏溪),並以「壘石為門」的方式修建取水閘門,即為曹公圳圳頭,後歷經日治初期的修整而為今日樣貌。
目前,水閘門以及紀念石碑,狀況良好,是一處緬懷先人與土地、河川對話的文化地景。
曹公圳舊圳頭
地址:鳳屏二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