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鄭氏家廟

Author: 新竹鄭氏家廟 2016-02-17 10:04:53 Views: 1109

 

 

鄭氏家廟位於現在新竹市北門街一七五號,創建於咸豐三年(1853年),是新竹浯江鄭氏一族的家廟。

 

 

 

新竹鄭氏一支,世居福建漳浦縣,明末時由漳浦遷居浯江(今金門)。

 

 

鄭氏開浯始祖為鄭懷仁,二世為世輝,生平皆不詳。

 

世輝生五子:國周、國漢、國晉、國唐、國慶,是為日後之五大房。

 

其中,國周、國唐以及國慶派下子孫在臺發展最好。

 

乾隆四十年(1775年),國唐第三子崇吉、四子崇和以及國慶和他的次子崇科,因崇和屢試不第與規災饉,自浯江遷居於臺灣後龍的溪州。

 

由於事業有成,其他的族人也陸續遷居後龍。

 

其後,為了規避分類械鬥的紛擾,崇和與國慶之子崇科又遷移至竹塹。

 

遷移至竹塹之後,崇和以教讀為業,並捐得監生,成為初闢的竹塹地區少有的士紳型人物。

 

他又設隘堵禦「番」害,從事土地之拓墾,逐漸累積財富,家族也日益繁榮富庶。

 

嘉慶十年(1805年)鄭崇和已成為地方上的領袖,曾出面勸息淡屬的閩粵械鬥,並募勇抵禦海盜蔡牽的寇擾,而為官方所嘉許,死後並入祀鄉賢祠。

 

此外,崇和也提攜同來竹塹的堂弟崇科,出資予崇科至後龍經營「恆和」商號,而得以慢慢累積財富,奠定其派下一系的發展。

 

崇和實為浯江鄭氏家族能在臺灣發展並發揚光大的關鍵人物。

 

崇和與崇科兩人奠定了鄭氏家族發展之基礎,至其子用錫與用鑑時,鄭氏家族已擁有過人的聲望與資產,成為傲視一方的大家族。

 

崇和次子用錫,博通經史,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為恩科舉人,道光三年(1823年)中進士,是為開臺兩百餘年臺灣本籍進士第一人,竹塹浯江鄭氏家族因而社會地位驟昇。

 

用錫熱心公益,以其士紳身份與官方建立良好的官紳關係,並多次維護地方治安、抵禦外侮以及勸息族群間的分類械鬥,儼然為地域社會的領袖。

 

崇科長子用鑑是一位以教學與孝順聞名的士紳,掌明志書院三十年,栽培弟子無數。

 

用鑑又勤儉持家,在累積資本之後,諸子經營商業有成,廣置田園二千餘畝。

 

除了用錫與用鑑之外,他們的堂兄弟也有以科舉成名的,也有以經營產業致富的。

 

鄭氏家族在清代,有三人入祀鄉賢祠,光緒十五年(1889年)新竹地區旌表孝友名單中,鄭氏一族即佔三十人中的六人。

 

在用錫榮登進士,子弟多人貴顯,家族族運上昇之際,家族成員倡建象徵家族團結、凝聚宗族意識的鄭氏家廟。

 

道光十年(1830年)鄭家首先在其故鄉金門裡洋鄉建立鄭氏家廟。

 

咸豐三年(1853年)鄭用錫與用鑑又倡議在竹塹興建鄭氏家廟,並由八房共同出資成立祭祀公業,成為八房的共同財產。

 

這八房為:碩德、文美、文哲、文哺、文瑞、文理、文超、碩俊。

 

每年在上元與冬至舉行兩次祭祀,不過各房均可祭祀,並不限於此八祧子孫。

 

鄭氏家廟座西北向東南,與其右鄰之吉利第、春官第以及進士第等四棟建築物,組成了一個小型的宗族聚落。

 

家廟乃此聚落核心,建於該建築群最尊之左側,而且因屬於祀典空間性質,家廟是唯一具有三開間格局的。

 

鄭氏家廟之建造,不管是建築材料的使用或是構築方法,完全沿襲傳統閩南金門式建築的風格。

 

家廟採用嚴謹的正方形平面組織規則,整棟建築物是由十個小正方形組合而成,反映出一種有特色的幾何秩序。

 

新竹鄭氏家廟
地址:新竹市北門里北門街17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