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節孝坊

Author: 張氏節孝坊 2016-01-02 05:21:34 Views: 619

 

 

張氏節孝坊位於新竹市北區湳雅里光華段四一五地號,是為了旌表鄭用錦妻張氏棗娘之節孝事蹟所建的,於清朝同治五年(1866年)題准建坊,次年旌表,同治十年(1871年)正式建坊於湳雅莊萬年橋畔,即今之新竹市湳雅街,民國七十四年八月十九日經內政部公告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

 

 

 

張棗娘是竹塹人張炳之女,生於嘉慶五年(1800年),卒於光緒三年(1877年),享年七十八歲,二十歲時嫁給竹塹鄉賢鄭崇和的第三子鄭用錦為妻。

 

 

鄭用錦,名從,號勤亭,別號春江,生於嘉慶四年(1799年),卒於道光八年(1828年),享年僅三十,是淡水廳的秀才,原娶羅光祥之女羅靜為妻,張棗娘是他的繼室。

 

張氏節孝坊是一座四柱三間三層的石造牌坊,在造型上與新竹地區其他現存的牌坊有明顯的不同,後者除覆蓋聖旨牌的頂檐刻瓦當滴水、翼角起翹及鴟尾脊飾外,中檐與下檐多不做翼角起翹,而用頂面平齊的樑頭飾,兩層脊頂再安獅座。

 

前者則是除了頂檐瓦當滴水、翼角起翹與鴟尾脊飾具備外,檐下並出現寬厚的樑飾,中檐與下檐檐端改用翼角起翹,但不刻瓦當滴水,中檐脊頂安獅座,下檐仍用鴟尾。

 

大額枋下供穿梭的空間,前者多呈矩形,使整體外觀看起來比較俊俏;後者則略成方形,外觀則略顯樸拙。

 

除聖旨牌外,張氏節孝坊的青斗石花板都用透雕,柱不安櫨斗,牌坊兩側地面圍欄杆柱,明間入口前後及四個轉角立石獅望柱,地坪用花崗石鋪作。

 

這座牌坊原先屹立在一片空曠的土地上,造型頗為雄渾,形象突出。

 

但可惜在一次暴風雨中突然崩塌,僅留下下檐額枋立柱。

 

從現存的的橫額上猶可見到陽面刻著:「皇清旌表同安縣金門故淡廳庠生鄭用錦妻張氏坊」;陰面刻:「同治五年吉月題准建坊」。

 

至於其他的構材則已不知去向,近年來,本牌坊在謹慎的修復規畫下,則已照舊復原,重現舊觀了。

 

張氏節孝坊
地址:新竹市南雅里光華段415、416地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