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廖家祠堂

Author: 西螺廖家祠堂 2016-09-25 08:04:54 Views: 2414

 

 

廖家祠堂位於西螺鎮福興里福興路222號。

 

 

 

為國內張廖氏族的主要發源與繁衍據點,多以西螺、二崙境內與崙背、土庫之部份地區集中,張廖(或稱雙廖)一嗣雙祧的宗族體系為台灣少見之族裔。

 

自清康熙年間廖氏先民由原鄉福建漳州府詔安縣渡海來台,落腳二崙一帶,開始拓荒屯墾,隨後同鄉族人陸續來台,先民散居西螺、二崙、崙背、土庫一帶積極開墾,經歷代族人的努力,以「七崁箴規」為名,發展出七大部落的特殊氏族組織,一如南部高屏一帶客家籍先民,以結庄聯防形成獨特的「六堆文化」,本地先民基於宗族制度所形成的「七崁文化」為聞名全台的特殊地方組織典型。

 

西元1846年(道光26年)宗親廖秋紅等八人共同捐資購置田產於下湳地區,西元1848年(道光28年)創建宗族祠堂,且於翌年完工,此即崇遠堂之前身下湳「繼述堂」。

 

每年春秋二時合族祭祖,平日作為教化宗親子弟的場所,此外宗族公業組織發展成「公公私公」的龐大公業體系,七崁聯合祭祀活動日趨盛大隆重,本宗祠儼然成為七崁氏族之精神中心。

 

因人為與天候因素,導致下湳繼述堂傾倒:其一,三姓械鬥導致祭祖事宜的停歇。

 

光緒初年因白馬事件引發廖與李、鍾二氏族間的仇恨,並造成兩年四個月的械鬥,造成宗祠乏人照料呈失修態。

 

其二,經濟不振致使整建受阻。

 

因長年械鬥故,公業與各近支宗族經濟受到極大影響,礙難倡修祠堂之議,加上宗族認為下湳宗祠風水地理不祥,多反對現地整修,更使整建工作備受阻礙。

 

其三,天災肆虐直接破壞廟體。

 

光緒17年秋颱侵襲後終於倒塌。

 

至西元1924年(日治時期,大正13年)由廖重光、廖富淵、廖學昆、廖旺生、張崇岳等五人組成建築委員會,總司宗祠興築計畫,並延攬著名匠師參與工程,如西屯廖老番負責廟體設計與主持大木總工程,豐原張文貴負責土水(泥作)部份,廖伍負責剪黏工事,加上當地人工填溝開圳,改變水路地貌,參與人員數量極為龐大;此外並親赴台中、台北觀摩張廖家廟、林氏宗祠、陳氏宗祠等建築形式,以資改建參考。

 

建築本體係西元1926年(大正15年)秋天動工興建,西元1928年(昭和3年)年春完成,費時一年半,總工程費用壹拾肆萬元日圓。

 

現存宗祠為西元1955年(民國44年)再度整建,三川殿為五開間立面,屋頂採斷簷升箭口作法,中港步口為「凹壽」,並以一對龍柱與石獅形成中央視覺焦點,正殿前有三開間的軒亭拜殿結合為主要祭祀空間,整座建築之木作、門扇與石作部份的雕飾彩繪莊嚴華麗,堪稱臺灣宗祠之雄偉佳作。

 

於西元1985(民國74)年11月27日經公告為第三級古蹟。

 

西螺廖家祠堂
地址:雲林縣西螺鎮福興里15鄰福興路22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