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古厝

Author: 薛家古厝 2016-03-03 11:11:28 Views: 840

 

 

薛家先祖原世居於鳳山,薛九重遷來內惟定居,其兒薛老晚年約1820年(嘉慶25年)時建本宅之第一進,第二進約建於1850年(咸豐元年),第三進約建於1910年(明治43年)。

 

 

 

左營是漢人在高雄地區開發最早的聚落,從鄭氏家族到清朝早期都是縣衙署所在地,因此多科第功名及望族之家。

 

但因時代的更移、都市的發展,大都傾圮、拆遷或重建,目前以?後海平路的閩南式建築「薛家古厝」最出名,最年輕的屋舍(後落厝)也都年近百齡,走在「護龍」、「伸手」、「後龍」的各通巷中,讓人憶起童年,恍若時光倒流一般。

 

薛家古厝不像一般官爵或有錢人家一舉興建完成的大宅第,在薛家後代口中不曾有什麼顯赫的家族史傳奇,祖先是由福州隨鄭成功渡台墾荒的艱辛移民,曾經歷過相當艱苦的開墾時期,在初期只能以草屋竹舍來遮風避雨,進而土「土角」厝,約距今190年前築起第一棟合院式房宅,後因家族的繁衍而陸續發展成中落厝、後落厝,約離今100年前才完成現今的規模。

 

薛家雖沒有象徵官爵的飛簷翹脊,但祖先都很有台灣傳統建築觀念,即整個宅第從一條龍演變成單伸手→三合院→二進(落)→三進(落),就這麼將後代子孫展演在最後的「三落百二門」(大厝)裡頭。

 

這種大宅第、大聚落的群居,在舊時墾拓的時代有其重要的歷史意義,一為防盜,一為聚集人力,以增進生產力。

 

此種模式直到日治以後,台灣的建築才發生變化,成為西方建築模式,進而演變至現今的大廈式建築。

 

薛家古厝正好讓我們看到台灣建築歷史的縱深。

 

?後薛家古厝之「?」即日治之前的私人糖廠,稱之「蔗?」,? 後即舊時蔗?的後面。

 

可見薛家族人早期是靠務農為生,並曾以古法製造黑糖和冰糖等農產品,也曾經營糧行生意,因此古厝的每個大門旁都留有給貓進出的小方洞(另一說是水洞,即排水口),方便牠們捕捉老鼠,以免為患存在家中的穀糧。

 

(參考資料《高雄市古蹟及歷史建築》,2004,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薛家古厝
地址:海平路40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