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天后宮
Author: 臺東天后宮 Views: 673
臺東舊稱「寶桑」或「埤南」,日治時期稱「卑南」,早先居住的只有阿美、卑南、排灣、魯凱等原住民,及陸續遷移來的平埔族。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發生牡丹社事件後,沈葆禎進行開山撫番,南路由同知袁文柝與總兵張兆連(張其光)負責,開通赤山至卑南之路。1875年(光緒元年)設埤南廳,1879年袁文柝設卑南廳署,1884年提督張兆連率鎮海後軍移駐卑南。1887年臺灣建省,劉銘傳奏設的臺東直隸州,州署設於水尾(今瑞穗),行政區域包括花、東兩地。1888年6月,發生「大庄事件」;7月,禍延卑南,起事民眾燒毀埤南廳署,圍攻張統領的鎮海後軍。暴民數量多出官兵數倍,鎮海後軍被圍半月,當時官兵祈求媽祖、觀音保佑,乃有驚無險。半個月後,援軍抵達,暴民退去。 1889年提督張兆連等人為感恩媽祖、觀音靈顯相助,率先捐出養廉銀倡議建廟。次年春動工,1891年完成,有卑南天后宮碑碣(現嵌於兩面壁堵間)。光緒皇帝並賜「靈昭誠佑」匾額一方,是臺東清代唯一的官廟。 天后宮原設於現臺東市和平街之東禪寺,日治時期1930年(紹和五年)因地震引起龜裂,決定遷建。由善士吳錦麟捐出現址,林舍、賴金木、陳冬路等士紳發起募捐,1930年11月動工,1933年6月完成。戰後於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重予整修,1948年3月竣工。歷經1974年重修,1981年興建牌樓,康樂台,鐘鼓樓等,乃成今日面貌。 天后宮建築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兩殿兩廊兩護室,護室前作鐘鼓樓,兩殿為閩南式硬山燕尾,屋頂正脊、脊堵、排頭等,均裝飾有剪黏龍鳳、花鳥、演藝人物等。左右護室建築均為硬山馬背,左護室為崇德廳,供奉觀音。右護室為昭忠祠,昭忠祠原在埤南寶桑莊之東海濱,為1881年(光緒七年)同知袁文柝所建,1893年8月遭颱風吹倒,暫移祠中神主於天后宮之旁,並錄其官銜、姓名於冊。重建天后宮時置昭忠祠於右護室,僅於神主。
臺東天后宮
地址:中華路1 段222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