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公祠及萬軍井
Author: 施公祠及萬軍井 2016-09-15 04:32:00 Views: 596
施公祠原稱「施將軍廟」,前身創建於康熙23年,於施瑯封靖海候後所建的生祠,道光23年重建後,才易名「施公祠」,民國74年,經內政部公告為第三級古蹟。
施公祠原位於媽宮澳車街,約在今澎湖醫院東半部,與海壇館為鄰,明治29年廟址被徵收,用以興建澎湖醫院,施公祠與海壇館一起移入位於天后宮東側橫巷的伙房中。
建築物面寬8.7公尺,進深13.24公尺,室內面積僅約78平方公尺,屬狹長形的合院式街屋,建築結構是由承重牆和山牆式木架構所形成,在院牆有兩個八角窗,是以紅磚所疊砌,八角取形如八卦,應以趨吉避邪之意,整體呈現出簡單而樸實的風格,然而其在歷史上的意義,卻是足以供後人追思。
萬軍井原名「媽宮大井」,又名「師泉井」,位於澎湖天后宮前。據說,清康熙22年(西元1683年),施琅任水師提督,率軍討鄭氏,行抵澎湖,在媽宮城內紮營駐兵。
當時施琅所率令的部將萬餘人,都沒有淡水可飲用,且瘴疫猖厥,施琅乃前往媽祖宮祈求媽祖賜水。第二天果然湧出甘泉,而且汲取不盡,軍心因而安定,因此民間就把位於澎湖天后宮東邊巷道內的一口井稱為「大井」,又取名「萬軍井」、「師泉井」迄今。
施公祠及萬軍井
電話:06-926-5178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中央里1巷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