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橋
Author: 天龍橋 2016-07-28 02:57:02 Views: 673
霧鹿峽谷位於南橫公路東段,介於霧鹿至利稻間的新武呂溪段,海拔約780公尺,經新武呂溪長年沖蝕,形成長約9公里之V字型大峽谷,兩岸谷壁高達80公尺,地形險峻。
1927年(昭和二年),日人完成新武路到霧鹿道路,1929年(昭和四年),完成霧鹿至利稻段,霧鹿段吊橋即「關山越橫斷道路」的一部分,稱「????鐵線橋」,橋長101.8米,寬1.21米,高度為7.3米 ,即今日天龍吊橋的前身。
今日的天龍吊橋北壁,尚保存有完工時日人工事人員後村助吉等41名紀念碑。
相傳日治時期,一名日本警察偕新婚妻子前來履新,行經天龍吊橋,嬌妻見橋體搖搖欲墜,橋下壑深流急,不敢過橋而飲泣。
先生無奈,只得同意離婚,讓嬌妻返回日本。
此後天龍吊橋又有「離婚橋」之別稱。
戰後,此橋年久失修不能通行。
1970年代(民國六十年代)南橫施工後,此處峽谷南壁公路段,形成開路榮民的小聚落,吊橋才又受到重視。
1980年,為了促進天龍地區觀光及農產搬運,政府遂委包重修天龍吊橋。
完工後的新吊橋長110公尺、寬1公尺,高8.2公尺。
1993年,吊橋主、支索部分斷裂,橋上行人有安全之虞,且北壁上舊有日人開拓的橫斷道路,也早已荒廢。
台東縣海端鄉公所遂於該年三月發包整修,除抽換大部鋼索及橋上木板、補強錨座外,並於峽谷北壁上方另建一條石階步道,同年五月完工。
該步道上接南橫公路上段,步行單趟費時約30分鐘,沿途植生良好,已規劃為布農族民俗植物的解說步道。
整修後的吊橋全長110公尺、寬不足1.5公尺,高8.2公尺,在新武呂溪河床上方約80公尺處凌空而過,有如一道長虹,景緻壯觀。
1998年,天龍溫泉飯店在吊橋南端公路邊落成啟用,為配合整體景觀,花東縱谷國家公園管理處,又斥資修建吊橋南端入口處的石階及鋼索重新上漆,形成今日之面貌。
霧鹿峽谷位於南橫公路東段,介於霧鹿至利稻間的新武呂溪段,海拔約781公尺,經新武呂溪長年沖蝕,形成長約9公里之V字型大峽谷,兩岸谷壁高達80公尺,地形險峻。
日治1925年(大正十四年)起,總督府開始實施「蕃社集團移住計劃」,將原住民移住到靠近駐在所的道路附近,以加強撫育及控制。
當時並非所有原住民都甘心接受日方移住的安排,台東廳卑南溪布農族人襲警事件時有所聞。
於是日人計劃開鑿台東廳到高雄州的「關山越橫斷道路」(即今南橫公路的前身),俾便順利完成集團移住計劃。
1927年(昭和二年),日人完成新武路到霧鹿道路,1929年(昭和四年),完成霧鹿至利稻段,天龍吊橋即「關山越橫斷道路」的一部分,稱「????鐵線橋」,橋長101.8米,寬1.21米,高度為7.3米,即今日天龍吊橋的前身。
過橋至霧鹿峽谷北壁端時,尚可看見壁上仍保存有日人「關山越橫斷道路」霧鹿至利稻段、以及此橋完工時的紀念碑,碑上刻有參與此工事人員的姓名。
日人的「關山越橫斷道路」過此橋後,直接上坡,斜貫霧鹿峽谷北壁通往利稻,與今日的南橫公路路線走向有別。
相傳日治時期,一名日本警察偕新婚妻子前來履新,行經天龍吊橋,嬌妻見橋體搖搖欲墜,橋下壑深流急,不敢過橋而飲泣。
先生無奈,只得同意離婚,讓嬌妻返回日本。
此後天龍吊橋又有「離婚橋」之別稱。
光復後,此橋年久失修,不復能通行人。
1970年代南橫施工後,此處峽谷南壁公路段,形成開路榮民的小聚落,吊橋才又受到重視。
1980年,為了促進天龍地區觀光及農產搬運,政府遂委包重修天龍吊橋,完工後的新吊橋長110公尺、寬1公尺,高8.2公尺。
1993年,吊橋主、支索部分斷裂,橋上行人有安全之虞,且北壁上舊有日人開拓的橫斷道路,也早已荒廢。
台東縣海端鄉公所遂於該年3月,斥資138萬新台幣,發包整修,除抽換大部鋼索及橋上木板、補強錨座外,並廢棄峽谷北壁日人所闢的橫斷道,另建一條垂直而上之石階步道,整項工程於同年5月完工。
該步道上接南橫公路上段,步行單趟費時約30分鐘,沿途植生良好,已規劃為布農族民俗植物的解說步道。
整修後的吊橋全長110公尺、寬不足1.5公尺,高8.2公尺,在新武呂溪河床上方約80公尺處凌空而過,有如一道長虹,景緻壯觀。
1998年,天龍溫泉飯店在吊橋南端公路邊落成啟用,為配合整體景觀,花東縱谷國家公園管理處,又斥資修建吊橋南端入口處的石階及鋼索重新上漆,形成今日之面貌。
天龍飯店是目前南橫公路沿線最高級之旅館,而吊橋及其附近之新武呂峽谷、霧鹿峽谷、魚類保護區、霧鹿砲台公園、利稻村等地,也成為南橫公路前段最著名的風景區。
天龍橋
地址:臺東縣海端鄉霧鹿村1-1號(天龍飯店)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