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士爺廟
Author: 大士爺廟 2016-03-13 12:59:21 Views: 584
民雄舊稱「打貓」,原是平埔族「打貓社」所棲息之地。
日治後,因其地名發音(Tamio)與日語「民雄」發音相同,遂改成「民雄」今名。
明鄭、清領時期,此地多為中國福建漳州人與廣東饒平縣人移民來此開墾,到乾隆年間,大體開闢完成,改稱「打貓庄」或「打貓街」,已是重要糧倉,其舊址約在今鄉內東榮、中樂、西安村一帶。
自十七世紀即有移民渡海到打貓地區從事拓殖,先民渡臺,困難重重,或是偷渡,或是請照,首先面對臺灣海峽風波之惡,繼之上岸開拓,復遭瘴癘之氣,水土不服,而種種天災地災,歲時有之。
再則居民五方雜處,強食弱肉,分類械鬥連連,死者大半。
傳聞乾隆年間,北港之泉州人,與民雄之漳州人,為一文錢細故,惹起漳泉火併,雙方死傷甚眾,事後協議,乃以普渡方式,舉行祭典;藉慰亡魂,祀神鎮定,此即「大士爺廟」之由來。
所謂大士爺,當地人稱之大士爺伯、大士爺公,其起源諸說紛紛,或謂是鬼王,常率鬼卒擾民,後被觀音菩薩收降,或俗傳即是觀音大士化身降眾妖鬼。
一般而言,大士爺常在普渡時才設,平時擺在街角,並無廟宇專門奉祀。
或許因此,大士爺廟之創建已不可考,僅知自乾隆年間即設有此觀音大士。
昔日打貓地區以中元祭典為盛,分為「頂街」、「下街」、「小普」(又稱囝仔普)三種,分別在農曆7月1至3日、7月21至23日和7月最末一日舉行。
祭典至今日,統一併為農曆7月21至23日舉行,以節約經費。
祭典設五大柱:「主會首」、「主醮首」、「主普首」、「主壇首」、「三官首」,為主導辦理普渡場主祭事項。
祭典活動則是由爐主、頭家共同負責,計十六人,其人選是由民雄鄉東榮、中榮、西安三村村民擲筊而來。
祭祀時,閤邑人等皆到壇前焚香禮拜,男女如雲,熱鬧非常。
該廟建築興修紀錄已不可考,僅略知可能創建乾隆嘉慶年間,日治初期因地震而毀,後在日大正十二年(1923年)以「慈濟寺」之名才得以復建,二次世界大戰後以來,也有若干修繕,至民國76年恢復原廟名。
總之,清領時期地方械鬥,此廟曾發揮溝通之功能,而輪流舉行祭典之安排,又促使閩粵人士協和安處。
地方疾疫,亦賴信仰定志,寧居生息。
此廟之功能內涵實在深遠。
大士爺廟
地址:嘉義縣民雄鄉中樂村中樂路8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