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定古蹟麥寮拱範宮
Author: 國定古蹟麥寮拱範宮 2016-08-14 02:53:50 Views: 2443
麥寮拱範宮創建於康熙年間,自湄州渡台而來的臨濟宗純真禪師佩奉六媽駐錫於此,乾隆七年因水患遷廟於麥寮街(今址)。
麥寮拱範宮與北港朝天宮、馬鳴山鎮安宮、台西安西府,號稱雲林縣香火最旺、信徒最多的四大廟。
乾隆七年拱範宮遷建伊始之廟身形制,依廟碑文所記「初時建廟不過草創,俾善信者得所瞻拜而已」、「原為簡陋所造建築,咸豐年間改建為磚瓦杉造」。
嗣後至嘉慶五年(1800年)始拓廣規模為「三楹三進,廊房九間」。
道光七年(1827年)再次擴建後殿並修繕全廟,由富商楊長利等十二位董事共同捐獻。
董事中有鹿港郊商林日茂,可以反映出當時海豐港與鹿港應有頻繁的商貿往來關係。
另外,此次捐獻對象由「只於本街各商店勸誘,絕不向他處捐題分文」碑文所載觀之,當時麥寮街商人階層乃為拱範宮的主要支持者,也突顯出商人在此港口市鎮的影響力。
同治十三年(1874年)因廟貌傾圮,由林樹?、林欽若、吳道源、許復盛、林世芳等人提議重修,決議就貨物及穀豆之買賣出入抽取千分之一充當經費,一面募款一面動工,但修建工程經費不足,餘彩繪油漆工事未竣工。
日治初期「戶口蕭條、市況衰颯」,同時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發生洪水氾濫,沖潰左右護室,至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由鄉紳林仁慈、林啟綬、林炮、蔡純、林清池等連名向總督府請願修廟,將五文昌神像移祀左護室,增築右護室作為僧人禪房,並加高廟基三尺,以避水患,至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完工。
昭和五年(1930年)因水害蟲蟻侵蝕,麥寮文人林炮等倡議重建大廟,一呼百諾,各方捐輸熱烈,以林炮為重建改築會長,全體董事五十七人,市員村里代表,遍及麥寮全鄉及部分元長鄉、台西鄉、東勢鄉、褒忠鄉、崙背鄉、土庫鎮。
昭和年間重建工程前後共八年(昭和五年(1930年)~昭和十二年(1937年)),工程浩大,大木作由大陸唐山泉州溪底派王樹發主持施作正殿、拜殿,台灣匠師漳州派陳應彬之徒林火寅執篙施作三川殿、後殿,形成難得一見的「前後對場作」。
另外,木彫黃龜理、石彫蔣九仔、交趾燒陳天乞、姚自來、彩繪潘春源等皆為當時一時之選的名匠,拱範宮因此次重建工程成為集日治時期傳統廟宇精華匠藝作品於一身的重要典範。
光復後,計有兩度較大的擴建及修建工程,民國四十七年(1958年)興築香客大樓以供日漸增加的香客住宿。
民國七十年代整修三川殿屋頂,於原屋頂之上增築「假四垂」,成為重簷形貌並以近代材料新作屋頂剪黏。
民國五十六年(1967年)由新港嘉義師傅對場,重新施作屋頂剪黏泥塑,這兩次整修將昭和年間的屋頂剪黏泥塑風貌做了相當大的更動。
國定古蹟麥寮拱範宮
地址:雲林縣 麥寮鄉雲林縣麥寮鄉麥豐村中正路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