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泰山巖
Author: 頂泰山巖 2016-01-03 10:47:13 Views: 628
頂泰山巖奉祀的主神為「顯應祖師」,興建於清乾隆十九年(1754),由李序彥、李序原等當地鄉紳所捐建,初名「福山巖」,由福建省泉州安溪之彭內,迎祖師神像來臺崇祀,信徒主要集中於新莊、泰山及五股地區。
咸豐三年(1853),由於北臺發生漳、泉械鬥,廟因而為漳人所焚毀,旋即由當地士紳李符記(李序原之孫)捐地,並出面邀集七股人捐資改建,並更名為泰山巖,並先後於日治時期明治三十九年(1906)及昭和七年(1932)進行重修及重建,今日所見規模及格局,由廟中的石雕牆堵及石柱可以看出,多為昭和七年重建時之作品,之後又於民國61年進行重修,始成今貌。
頂泰山巖又名「崎仔腳廟」,這是因為其位於泰山鄉崎仔腳山腰上,故而得名,之後又因為自該廟分出另一座位於山下明志路上的泰山巖,為分別兩座泰山巖,故而又稱為「崎仔腳老祖廟」、「頂廟」,亦為頂泰山巖「頂」字的由來。
「頂泰山巖」之「泰山」二字,與泰山鄉之鄉名由來有著很密切的關係。
泰山鄉原名山腳莊,因其位於平頂山(林口臺地)山腳下而得名,其開發歷史相當的早,在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中《臺灣府志》有關淡水廳的莊社記載中,便已有山腳莊的記錄,當時歸淡水廳淡水保所管轄,其後又歸淡水廳八里坌保。
光緒十一年(1885)臺灣建省後,改歸臺北府淡水縣八里坌保所管。
乙未割臺後,日治初期行政區域屢有變更,直到大正九年(1920)後,行政區的劃分始固定下來,時屬臺北州新莊郡新莊街山腳莊。
光復後,民國三十九年與新莊分治,割當時新莊鎮西北山腳地區另設一新鄉鎮,而當地的廟宇「頂泰山巖」因為香火頂盛,遠近馳名,故而此一新設鄉鎮便以頂泰山巖之「泰山」二字為名。
頂泰山巖
地址:新北市泰山區明志村應化街3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