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如松故居建築群
Author: 蕭如松故居建築群 2016-04-19 06:01:31 Views: 645
蕭如松藝術園區之設置,係為保存本縣已故前輩畫家蕭如松先生故居,活化並賦予空間再利用為宗旨。
基地內五幢日式建築,為民國62年建築法修訂之前已完成之合法建築,其不僅具有紀念意義與歷史價值,更為本縣珍貴之文化資產。
惟蕭老師於民國81年(1992)去世後,故居呈現無人管理狀態,十數年間閒置,有荒廢之虞,為免任其毀損,民國93年起即由縣府責成文化局積極進行搶修並擴大將故居周邊四棟日式宿舍一併整修規劃,成立一處兼具紀念意義與藝文交流、展示之藝術園區。
由於蕭如松故居及周邊鄰近四棟建築原係公家宿舍,且皆為傳統日式木造特色建築,故經籌備委員討論決定以故居為中心,將鄰近四棟建築保留,整體規劃為藝術園區之概念,93年獲文建會支持補助50萬元搭設故居保護鋼棚架(第一期),避免故居持續坍塌,94年獲客委會補助528萬元辦理蕭如松故居修復工程(第二期),及200萬元補助辦理全區整體規劃設計及環境清理工程,95年獲文建會補助500萬元修復C棟松和廬(第三期),並獲客委會補助3330萬元修復B棟松畫廬、D棟松香廬、E棟松言堂及全區戶外環境景觀等工程(第四期)。
96年獲客委會補助180萬元辦理全區營運管理委託民間辦理可行性評估計畫。
97年導入民間專業廠商參與營運管理,目前館舍C、D棟由名冠國際藝術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營,已於97年6月28日正式營運,積極結合周遭地區之歷史建物、形象商圈、風景區及相關遊憩景點,期待發展園區成為一個完整之文化休閒遊憩網絡。
籍貫為新竹縣北埔鄉的蕭如松老師(1922-1992),新竹師範畢業。
早期接受日籍老師鹽月桃甫、有川武夫及李澤藩等人的指導與啟發,並秉持對藝術創作的熱忱,刻苦努力,卓然有成。
1946年定居竹東,一直在竹東高中任教,培植美術人才,使在學學子參加全國美展表現優異成績,作育英才無數。
教學剩餘時間都消磨在作品上,凡有機會展出,無不竭力參加,榮獲多次台陽美展、全國美展、青雲美展,吳三連文藝獎等大獎殊榮,藉以深造自己技能,而達美術運動之目的。
1982年榮獲臺灣省資深教師師鐸獎、1985年更榮獲行政院一等服務獎章,擔任省展評審委員、作品為國立臺灣美術館等多單位典藏。
不願隨意附合世俗潮流的個性,使他得以保住心中一塊不受污染的淨土,其「勇者形象」,為日式教育精神再現,即無論年紀輩分,態度必畢恭畢敬,要「尊敬長官」;無論自己提物、教鞭的姿勢,以及學生的儀態姿勢,「儀態始終如一」;文具位置始終要求一致;身教重於言教,親身奉行,其「美術精神」的象徵,成為學生最佳模範。
蕭如松老師教學精神認真,敬業的態度,三十年如一日,以校為家,自我主動經營美術環境,使美術教室成為竹東客家子弟及本縣美術史上重要特色。
由於老師是位本土客家籍的傑出藝術家,有著客家人「質樸」、「實作」個性,以自學方式吸收西洋美術的觀念,融合東方書法的線條及筆觸,觀察大自然四季晨昏的變化與內心的領會,以真誠奉獻的藝術情感經營這塊鄉土,堅守對故鄉的熱愛,走訪尖石、橫山、五峰、軟橋、番社子、北埔、等古道山逕,都留下不悔的足跡,同時用不透明的水彩,畫出一幅幅澄澈寧靜的畫面,表達出內心純真、至善與完美的境界。
他那獨特的畫風,成就了台灣美術史上第二期非常重要的水彩畫家,也是台灣藝壇傑出大師,綜其一生在藝術及教育的貢獻顯著,足以為國人的楷模與表率。
蕭如松故居建築群
地址:榮樂街68巷1號-2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