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賢書院

Author: 興賢書院 2016-04-05 20:06:50 Views: 520

 

 

興賢書院又稱員林文昌祠,為員林地區最早的教育設施。

 

員林街在嘉慶年間時因墾民生活日漸安定、商業繁榮,從學士子增多,地方士紳乃有籌建文昌祠、奉祀文昌帝君之議。

 

 

關於文昌祠創建的年代有兩種說法: 一為嘉慶十二年(1807年),由當時武東堡、武西堡、燕霧下堡的士人合力捐建。

 

另一說法為道光三年(1823年)恩貢生曾拔萃等捐建。

 

文昌祠初創時期,內設有社學興賢社,供員林地區諸士子結社會友,以為敬業樂群的地方。

 

道光年間,廣東惠州饒平縣廩生邱海渡臺,在員林文昌祠內延用興賢社名稱,自設私塾為「興賢書院」,傳授燕武三堡(武東堡、武西堡、燕霧下堡)從學士子,並將其所得束脩,用於整修書院,購置學田七甲,學租設月課獎金,獎掖後進。

 

邱海去世後,書院不再授課講學。

 

光緒七年(1881年),秀才邱翠英、蕭貞吉、賴萬青、江登甲與陳有光等人勸募三千圓,整修已經逐漸頹傾的書院屋宇。

 

日治大正時期,員林地區學習漢文風氣興盛,興賢書院管理委員會遂於大正九年(1920年)延聘彰化縣邑漢學世家黃漙造先生傳授漢文,並增建後堂做為山長住所,於是原為單進式的書院,始具有完整的雙進式建築格局。

 

大正十四年(1925年)書院建築再次大規模整修,增建文昌祠前月臺上的歇山拜亭。

 

大正十五年(1926年)黃漙造先生與文友林天爵等人創立興賢吟社,每年春秋二季廣邀中州邑內詩文社共賞聯吟大會,文風遠播。

 

直到昭和十一年(1937年),總督府嚴禁民間教授漢文,興賢吟社活動因而中斷,書院課務亦告停止。

 

昭和十五年(1941年),書院大規模整修,屋面全部改鋪水泥瓦的日本式屋面,廂房簷廊的日式木簷板及正殿重新彩繪,也在此年完成。

 

臺灣光復後,書院功能轉變成地區性祭祀先聖先賢的文教場所,興賢吟社活動雖一度振興,但隨著民國四十八年(1959年)黃漙造先生的去世,又告衰寂。

 

自此之後,管理委員會委員日漸凋零,信眾漸稀,興賢書院院務惟賴若干委員勉力撐持。

 

民國七十七年(1988年)始由政府撥款,進行大規模修護工作。

 

民國88年九二一地震,興賢書院全部倒塌,造成書院嚴重的損毀。

 

民國89年鎮公所委任中原大學建築研究室進行書院的構件清理與保存工作,民國91年進行重修,民國94年10月25日完成修護,同年11月12日舉行入火安座慶成大典。

 

興賢書院
地址:彰化縣 員林鎮彰化縣員林鎮三民路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