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顯故居及墓園

Author: 李光顯故居及墓園 2016-03-04 01:50:24 Views: 496

 

 

古龍頭振威第位於金門島西北角北山東界,今地址為金門縣金寧鄉古寧村北山二十五號。

 

 

 

古龍頭即今日古寧頭之舊名,居民絕大部份皆為李姓。

 

 

在清代時,武將輩出,其中尤以振威第原來的主人李光顯為箇中之翹楚,功績最為彪炳。

 

 

有關振威第的始建年代文獻上並未有明確的記載,只能根據李光顯的生平加以推測:約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期間,即任千總或水師督標時所建。

 

 

李光顯,字龍武,號鑑亭,金門古寧頭北山人。

 

 

生於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九月二十五日,卒於清仁宗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享年六十三歲。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光顯入伍投效軍旅。

 

 

不久,便被拔補為金門鎮標右營外委。

 

 

光顯自幼生長於古寧頭海濱,頗諳航海潮汛之事,常自請駕艇出海巡哨,果敢勇毅,頗受賞識。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積功調升臺灣澎湖協右營把總。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臺灣發生林爽文事件,光顯被調入臺,駐守打鼓汛(今高雄)。

 

 

南路同黨莊大田攻陷鳳山後,率眾進犯打鼓汛,為光顯奮力擊退。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二月,林爽文被擒。

 

 

事平之後,光顯因參與此役有功,擢署閩安協右營千總。

 

 

嘉慶年間,艇匪為患,其中尤以縱橫劫掠閩、浙、粵三省的蔡牽為禍最烈。

 

 

時光顯為水師營中軍守備,追剿甚力。

 

 

屢破蔡牽黨羽洪節、蔡雷於白犬、浙江定海、普陀洋等地。

 

 

嘉慶六年(1801年)四月,調升閩安協水師營都司,特旨賞戴花翎。

 

 

嘉慶十年(1805年)六月,於新安零丁洋、香山大虎洋一帶,殲滅海寇甚眾,並招撫賊黨多人,旋升福建臺灣協副將。

 

 

後蔡牽於嘉慶十四年(1809年)九月,終於在官軍力剿下落水而死。

 

 

光顯隨浙江提督邱良功(金門後浦人,字韞玉,為光顯之姨表兄弟),繼續搜捕蔡牽餘黨。

 

 

嘉慶十五年(1810年)十月後,東南沿海之艇匪,經過大力掃蕩之後,一時斂跡。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光顯擢升廣東水師提督,在任時嚴飭紀律,廉潔自持,治績卓越,海盜匿跡,貿易暢通,商旅感德。

 

 

二十四年(1819年)八月十七日卒於任所,誥贈振威將軍,「振威第」之稱即由此而來。

 

 

由於光顯為官廉潔,去世時兩袖清風,尚賴粵商感其恩德,代為收殮歸葬,其行蹟足為典範。

 

 

現存的振威第,是一座面寬三開間的三進縱深式民居建築。

 

 

乃光顯之兄臺灣安平守備光輝,與其弟金門右營守備光寬所建。

 

 

由於光顯在外為宦,在故里的時間極為有限,故振威第應多由其兄弟親族使用。

 

 

建築的外觀樸實,由金門常見的花崗石、白灰和紅磚等材料構成。

 

 

其屋頂所用為曲線平緩的單脊式翹脊,正門入口的門框採用石質,以表現主人的身份地位。

 

 

門的左右側牆上,砌有斜向的卍字磚雕圖案。

 

 

左右山牆山尖下的紅磚,以丁面的斜灰斑,組成花式圖案增添美感。

 

 

總體雖稱不上宏麗華偉,但仍可感覺出其中廳堂高敞之氣勢。

 

 

李光顯為金門在清代的重要武官(水師提督),卒後追諡為振威將軍,其故居又稱「振威第」,墓葬與縣定古蹟振威第屬同一關係人,深具歷史文化價值,而於民國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經學者專家會勘審查,其範圍除原有之古龍頭振威第外,位於環島西路2段、西浦頭聚落西南方,山?(灶)村南面公路側高地之李光顯墓,並於民國一○一年十月三十一日納入更名與增列指定範圍,指定公告名稱修正為「李光顯故居及墓園」。

 

 

李光顯故居及墓園
地址:金門縣 金寧鄉古寧村北山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