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子刺繡文化館

Author: 朴子刺繡文化館 Views: 618

 

 

文化館介紹:談到刺繡情事,在尚未有職業性手工繡藝術品買賣的年代裡,台灣婦女的衣飾,以及鞋、帽等,幾乎都是親手裁製和刺繡。刺繡在古代稱為「女紅」,台語則稱為「做鍼黹」或是「挑花刺繡」。女孩子自幼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之下,久而久之,自然慢慢自己動手練習,由陌生以至於熟能生巧,手藝精湛者其作品往往頗值得一再玩賞。在學習過程中,坊間可以購得各式「型紙」可供倣傚,甚有將各式型紙集合成「花簿」,以木刻本方式印行,其中包含各種適合刺繡的弓鞋、肚兜、口袋、錢包、煙袋等常用圖案。 由於朴子街的形成甚早,所以婦女亦自幼即學得一手刺繡好技藝,以致於早期朴子成為刺繡產業的重鎮,計有:八仙彩、門簾、枕頭套、被單、布袋戲偶衣服、歌仔戲戲服、新娘嫁妝等,行銷台灣各地。 市公所自2000年起開辦第一期刺繡研習班之後,至今仍不懈的宏揚刺繡文化產業,激起了朴子人對昔日刺繡文化的美好記憶,憧憬未來再締造刺繡產業,恢復刺繡重鎮(市)的美名。民國91年成立了刺繡文化學會,承接刺繡文化產業的推動。現今刺繡文化館的啟用,更能讓下一代認識朴子的傳統文化,也讓傳統產業能綿延不斷地永續經營。市公所這幾年來,對刺繡文化產業的振興,更是結合了地方傳統信仰,使刺繡文化透過民間信仰而廣為流傳,開發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藝術品及實用的刺繡品。未來該館將扮演刺繡教育、研發、推廣和行銷中心,期望刺繡文化成為家喻戶曉的朴子文化特色,將來希望能結合全國社區,建構行銷策略聯盟,帶動觀光產業的永續發展。 本館現也成為本市各級學校,鄉土教學的活教材,隨時接受學校或社區機關團體的預約到訪解說服務,本館期借此加深社區居民的「認同感」與「在地情」,對本地的刺繡文化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和體會。

 

 

 

歷史沿革:

 

昔日為鹽館,清朝時鹽業歸官,日治時期招請地方士紳擔任官鹽批售業務,本建物即是舊時的鹽館。戰後,此棟日式建築改設為「嘉義縣警察局船舶大隊」辦公室,管理漁船的牌照,漁船要出海的一天就要到此處登記,魚船回來後也要來此登記。由於朴子市早期曾是刺繡大鎮,市公所有心經營刺繡文化產業,於91年成立刺繡文化學會進駐此館,並於民國92年獲行政院補助地方文化館計畫,興建朴子刺繡文化館,作為刺繡文化推廣中心,並兼藝文活動推廣及朴子旅遊窗口。

 

朴子刺繡文化館
電話:05-3660985
地址:嘉義縣朴子市文明路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