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禮紀念公園(公18)

Author: 巴克禮紀念公園(公18) 2016-08-13 04:05:26 Views: 467

 

 

巴克禮紀念公園位於台南市文化中心對面。面積一萬一千多坪,早年本區擁有廣大的水域—夢湖,如今在都會化及公園化的結果下,雖然水域面積不若以往,但由於地下水補充充足,湖泊及枝狀溝渠水系水源穩定,提供了螺類與水生植物的棲息環境。加上緊鄰台糖大片農地,讓公園吸引了許多野生鳥類、蛙類及昆蟲等生物前來棲息,可以說是東區最珍貴的綠色核心。
這樣條件得天獨厚的公園,於1993年8月7日動工興建之後,即因土地分屬市有及台南縣所有,遭臺南縣政府向法院提起訴訟,隔年即因而封園。經歷兩任市長幾近十年的封園期間,因乏人管理,不僅枯枝、落葉及倒樹處處,並成為大量建築廢棄物傾倒的髒亂死角。巴克禮紀念公園從荒蕪的垃圾公園,在一群默默流下汗水努力經營的團體與志工共同打拼下,蛻變成眾人驚豔的綠色奇蹟、品格生態教育公園,並屢獲國內各項大獎,2007年更代表台灣勇奪巴塞隆納舉辦並頒發的「全球傑出建築金獎公共建築類優選」的殊榮,從2001年起在市府大力支持下,李里長帶領著當地居民共同投入公園重生的行動,並在台南文化藝術基金會,志工及諸多熱心關懷這公園許多團體的努力耕耘下,為台灣社區營造、公園發展樹立新的典範。
多馬斯‧巴克禮博士(Rev. Thomas Barclay)一八四九年出生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他自幼聰穎,十五歲就進入格拉斯哥大學就讀,專精數理方面的研究,在極為年輕的時候即在科學領域上獲得英國最高的成就並被列入英國的「名人錄」之中,然而,他卻在十六歲生日那天,決定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上帝。大學畢業後,他便前往自由神學院進修神學,並赴德國深造。他於一八七五年來台,前後共六十年之久奉獻台灣。一九三五年病逝於台南,埋葬於台南基督教長老教會公墓。
他是台灣教育現代化的先鋒,創辦了台灣第一所西式大學-台南神學院,將基督教聖經由原文翻譯成台語羅馬字,並推行羅馬拼音白話字運動。又從英國引進現代製版印刷術,籌辦台灣教會公報社,發行台灣第一份報紙-台灣教會公報。一八九五年,因甲午戰爭失利,清國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本進軍台灣企圖敉平台人之反抗而取得台灣全境,巴博士代表台南市民與日本乃木將軍談判,讓全城市民免於戰事的破壞和流血事件,是守衛府城百姓的和平天使。其一生宣教奉獻之精神及對台南的貢獻,令人緬懷感佩。
綜觀巴克禮博士的一生,不僅充分發揮上帝所給他的恩賜,並且能夠誠心將所信仰的真理落實於每日生活中,為福爾摩沙這塊島嶼帶來不可磨滅的貢獻。因著耶穌基督福音的緣故,巴克禮博士的宣教事工使蘇格蘭人和台灣人結合在一起。這是上帝賜給蘇格蘭人與台灣人的一項祝福。巴克禮牧師的「獻身誓約」:「我決意放棄以往主宰我的一切,將自己奉獻在你面前。」深信巴克禮博士的偉大功業和他的精神將留在台灣人民的心中。因此在李仁慈里長的同意下,將十八號公園更名為「巴克禮紀念公園」。

 

 

 

巴克禮紀念公園(公18)
地址:臺南市西門里中華東路(文化中心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