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堵鐵路隧道
Author: 五堵鐵路隧道 2016-04-11 01:15:05 Views: 871
臺灣鐵路的發端,自清代劉銘傳撫臺時間開始,臺灣鐵路於1887年興築,分為南北兩路:北路由基隆至臺北,1887年動工,穿山渡水,工程十分艱鉅;南路由臺北至臺南,1888年開始勘測,1893年當鐵路修至新竹時,因資金及技術等原因停工,未能直下臺南,全長約99公里,共耗費1295960兩。
原有北路行駛路線,是自基隆車站(約在碼頭位置)起,經現在的安一路以千分之30的坡度上山,在安一路與崇德路交叉口為一U字形的盤山展線,轉崇德路後經劉銘傳隧道,以千分之33的坡度下坡,路線約為今八德路一帶,再經過一鐵桁構造的「基隆川橋」,抵達八堵車站(即今七堵前站東北方位置),然後離開基隆範圍。
自基隆至新竹,長約百公里的鐵路沿線,共設有16個車站,車站均為土造,十分簡陋,稱為火車房,站長為驛長或司事。
當時台北至基隆票價4角4分,至新竹8角8分,火車在途中遇有乘客招手便停,“華人往來稱便,附搭火車者日多,每月售出車票,約可五萬餘張”,證明火車客運業深受沿途百姓歡迎。
日本領臺後,鐵路成為快速輸送各項資源的工具,為了方便統治日本人對於全臺進行大規模調查,並檢討原有的鐵路設施,發現到原來清代的鐵路因為路線設計緣故,使得營運成本提高許多,經過調查評估後,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遂於大正年間進行長達數年的基隆臺北間鐵路改善計畫,縱貫線鐵道改道至今基隆自來街、龍安街一帶,再經八堵竹子寮隧道、八堵鐵橋、一直到五堵隧道後離開基隆。
五堵鐵路隧道就在大正年間的鐵路改善計畫中,正式躍升歷史舞臺。
經過數十年的使用後,臺鐵面對新時代營運計畫所需,便實行南港專案試圖改善現有鐵路設施對於所經過地區的影響,其中直接與五堵地區有影響的是汐止北二高跨越橋至五堵隧道間興建二軌高架鐵路,長約五公里,含汐止、五堵高架車站,新建五堵貨場(含五堵隧道及五堵至七堵間增建一軌貨場專線,長三.七公里)。
並且配合改線工程將原有使用多年的五堵隧道部分廢棄,設計興建新的鐵路隧道供列車運行使用。
五堵鐵路隧道
地址:汐止市保長坑段保長坑小段132-1 地號、 基隆市七堵區台五線段1001-1地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