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nong paper umbrellas exhibition,SKM,Kaohsiung,Taiwan美濃紙傘展在高雄新光三越左營店

Author: poman 2016-10-26 05:07:59 Views: 477

 

 

百年工藝系列~美濃紙傘展:活動時間:2011/09/01~10/02(活動已結束),活動地點:新光三越高雄左營店(高雄市左營區高鐵路123號)11樓文化會館,這次集合了美濃在地的四家紙傘廠一起展出,展出單位:廣進勝、廣德興、廣華興、敬字亭─李家傘。讓大家一起來細細品味美濃紙傘的美以及美濃紙傘的歷史意義。
紙傘文化是高雄美濃特有的客家文化象徵之一,保留了客家人的傳統文化以及濃厚的人情味,紙傘在客家人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除了遮風避雨之外,更是有吉祥的象徵,在早期客家庄裡,由於「紙」與「子」諧音,「油紙」的諧音為「有子」,代表有子嗣的意思,故客家女性婚嫁時,女方通常會以兩把紙傘為嫁妝,一含「早生貴子」的意思,且「傘」字裡有四個人字,也象徵著人丁興旺、多子多孫,而紙傘傘面張開後形成圓形,且「油」與「有」諧音,為祝福新人生活圓滿的意思。宗教慶典中,也常看到將油紙傘作為遮蔽物撐在神轎上,此是取其圓滿的意思,作為人們遮日避雨、驅惡避邪的象徵。現時日常所用的傘多是洋傘,油紙傘多作為藝術品和遊客紀念品販售。
美濃紙傘是台灣重要的在地文化象徵,在紙傘最風光興盛的時期(日據時代大正年間到民國五十年左右為美濃紙傘業興盛時期),當地共有二十幾家紙傘廠且每年生產二萬把以上,後來因為洋傘衝擊市場,油紙傘逐漸被洋傘取代,不少傳統製傘廠被迫停業,現在僅存幾家。
中式的油紙傘圖案以傳統國畫常見題材為主,如花鳥、山水等,也有以古典文學名著內容如《紅樓夢》、《西廂記》的情節為題材,亦有不畫圖而在傘面寫上書法的,傘柄和傘骨均保留素材原來的顏色,帶有古樸的韻味。
傘相傳由魯班之妻雲氏發明:「劈竹為條,蒙以獸皮,收攏如棍,張開如蓋」,但初期的傘多以羽毛、絲綢等物料製作,在紙張發明之後,絲逐漸為紙所取代。《孔子家語》中說:「孔子之郯,遭程子於途,傾蓋而語。」這裏的"蓋"就是指"傘"。《史記‧五帝紀》記有與傘同類的雨具,可見傘已有四千多年歷史。最早稱傘為「華蓋」,唐朝李延壽寫的《南史》和《北史》才正式為傘定名。古時的傘,是達官顯要的裝飾品和士大夫權勢的象徵物,帝王將相出巡時,長柄扇、"萬民傘"左簇右擁,乘坐的車輿上張著傘,表示「蔭庇百姓」。官位、職務不同,"羅傘"的大小、顏色都嚴格區分,這一慣例一直傳到明朝。油紙傘是漢朝以後出現的,約於唐朝傳至日本、朝鮮,16世紀才傳入歐洲。宋朝時稱之為綠油紙傘,明朝開始於民間普及,《天工開物》提到:「凡糊雨傘與油扇,皆用小皮紙。」,沈括《夢溪筆談》也提到:「以新赤油傘,日中覆之。」江南地區由於氣候潮濕多雨,當時製傘業十分蓬勃。在一些文學作品如《白蛇傳》等也可以看到油紙傘的蹤影。義大利藝術大師達芬奇受傘的啟發,設計了第一個降落傘,18世紀發明的傘齒輪,也是仿照傘的截面形狀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