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氏節孝坊

Author: 黃氏節孝坊 2016-04-08 08:19:56 Views: 627

 

 

黃氏節孝坊,座落於臺北市中正區二二八公園內,創建於清朝光緒八年(1882年)。

 

黃氏,生於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九月九日,卒於光緒十九年(1893年)二月二十八日,享年七十四歲。

 

 

黃氏十六歲時,嫁給祖籍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南關外二十三都水頭鄉大她一歲的書生王家霖為妻。

 

王家霖,名媽赤,家霖是他的官章,為艋舺富商王宗河的長子。

 

王家霖前往臺灣幫忙父親經商,留下妻子黃氏在故鄉照顧母親許氏。

 

黃氏二十八歲那年,夫君考試未取,力圖振奮,竟因體力不支而辭世。

 

哀慟之餘,她立誓撫孤守節。

 

其後,王宗河繼娶副室黃氏懿柔,定居艋舺頂新街,並接黃氏一家來臺同住。

 

黃氏來臺後,事奉翁姑至孝,教子成人,各有所成。

 

同治九年(1870年),黃氏年五十一,受旌表,賜金三十兩,聽本家建坊,並建節孝祠。

 

光緒八年,黃氏之子王天錫為旌表其母節孝事蹟,籌建牌坊,親自前往泉州延聘工匠,選購石材,建坊於臺北府城東門內。

 

節孝祠則延至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臺灣割日時才建成,但卻因日人徵地官用,而強迫拆除移建於圓山公園。

 

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黃氏節孝坊也因日人為建官舍,而移建於新公園內。

 

黃氏節孝坊為四柱三間二層的石造牌坊,平面由四根方柱,呈一字排列。

 

明間內側柱身高出底層護檐,柱頂用櫨斗承頂層護檐,護檐下有直立的「節孝」匾一方,匾下橫額題:「清旌表故儒士王家霖妻黃氏坊」。

 

明間大額枋承鼓形截面,上下緣平齊,兩側渾圓外突,兩端用龍首箍頭,中央枋心陽面雕「雙龍搶珠」,陰面雕「雙鳳戲珠」。

 

次間額枋上雕刻有「琴棋書畫」。

 

頂層護檐兩端有鴟尾脊飾,底層護檐脊飾遺失。

 

四根方柱上前後均刻有楹聯,以彰顯黃氏的節孝事蹟。

 

楹聯包括:賞戴花翎欽加三品銜知臺府事陳星聚、賞戴花翎補用府正堂前署淡水分府何恩綺、賞戴花翎署理臺北艋舺水陸參府海壇左營遊府銳勇巴圖魯鄭榮及陳季芳等人的題字。

 

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因臺北市規劃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黃氏節孝坊正處於新店、淡水線新公園站的車站及工作坑上,因而執行拆除工作,原物收存於臺北孔廟後側屋棚內,俟捷運系統完工後,再行遷回重新組立。

 

黃氏節孝坊
地址:臺北市 中正區二二八紀念公園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