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士第(鄭用錫宅第)
Author: 進士第(鄭用錫宅第) Views: 598
進士第創建於道光十八年(1838年),是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進士禮部鑄印局員外郎鄭用錫的宅第。鄭用錫,譜名文衍,名蕃,字在中,號祉亭,原籍福建浯江(金門),祖父鄭國唐於乾隆四十年(1775年)攜子崇和來臺,初居苗栗縣後龍,其後崇和攜眷遷於竹塹。用錫為崇和次子,生於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卒於咸豐八年(1858年),享年七十一歲。生子三人,長子如松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舉人,以孝友題准旌表建坊;次子如梁,候選同知;三子如材,生平不詳。用錫少時天資穎異,嘉慶十五年(1810年),一試而中秀才,取進彰化縣學附生;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中恩科舉人;當時臺灣會試舉人是附於福建省內,道光三年(1823年)准予另編「臺字號」,就在這年用錫中進士,是為開臺百餘年臺灣本籍進士第一人,又稱「開臺黃甲」。竹塹浯江鄭氏家族日後因而得以晉身為士紳階層,社會地位驟昇,產業拓展,家威遠播。鄭用錫博讀經史,尤精於易經,曾任明志書院講席八年,提拔後進無數,又自行纂修《淡水廳初志稿》,雖然未曾刊行,卻成為其後陳培桂《淡水廳志》之稿本。用錫熱心公益,舉凡竹塹大小事務無不參與。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倡建文廟,道光七年(1827年)竹塹改築城垣,與林國華、林祥麟等任城工總理督建塹城,因督建有功,獲加同知銜。其後,又捐京秩,籤分兵部武選司,補授禮部鑄印局員外郎;道光十七年(1837年)因不慣官場陋習,以母親年邁為由,告歸鄉里。道光十八年(1838年)築進士第,讀書自娛。除參與公共工程的捐造外,在維護地方秩序上,用錫更是不遺餘力。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中英鴉片戰爭時,英船滋擾大安港,用錫率先募勇赴援有功,賞戴花翎;又在土地公港擄獲草鳥船和洋匪,因功加四品銜。咸豐三年(1853年)淡北漳、泉、粵分類械鬥,撰寫「勸和論」一篇,勒石於後龍,勸息械鬥。四年(1854年),在籍協辦團練,並勸捐米糧運往天津賑濟,因而恩給二品,並推恩二代。 用錫晚年另築北郭園為應酬休閒之所,此園首建於咸豐元年,前後歷時三年始完成,為竹塹兩大名園之一。咸豐初年與詩友組成詩社「斯盛社」,開竹塹詩社之先;又自著「北郭園全集」,包括文鈔一卷、詩鈔五卷,制藝及試帖各二卷。進士第建於道光十八年(1838年),是鄭用錫繼道光十年(1830年)鄭家於金門創建鄭氏家廟之後,於竹塹北門外水田街所建造的第一座宅第。宅第面寬四開間,縱深三進,坐西朝東略偏南,格局規劃以金門傳統縱深式民居為藍本,與後來陸續興建的春官第、吉利第、鄭氏家廟一字並排,形成寬廣特殊的大型街屋建築群。再者,相連之宅第間均夾以防火巷,實為本省罕見之例。進士第之平面圖與金門地區常見的五開間民居非常相近,但因缺右角間而呈不對稱的格局。正面入口退凹兩重,屋頂燕尾翹脊,次間的拼花磚牆與明間的螭虎漏窗作工細膩,屋內大木結構兼具抬梁與穿斗特色,充份顯現當時鄭家的經濟能力與社會地位。
進士第(鄭用錫宅第)
地址:新竹市北門里北門街16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