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有機示範村 行健

Author: 雪隧新聞 2016-12-20 23:26:59 Views: 567

 

 

宜蘭有機示範村_行健
包圍在行健溪、安農溪、萬富圳、義隱路的天然隔離帶裡,行健村採灌排分離的方式,從安農溪進水,從行健溪排水,是最適合發展有機村的地方。
當了二十年的村長,張美摸熟了這塊土地,因此決定在行健推有機!張美也是少數中生代的女性村里長,從都市嫁來鄉下,四十多年來,張美看著農民,以最辛苦的方式務農,賺到的卻是相當微薄的巡田水工錢。擔任村長的張美,決定要改變農民耕作與經營農業的方式。
01 行健有機農產生產合作社主席 張美
行健要走有機路,很多事情要突破,首先就是找農民參與有機耕作,張美說,第一年遇到的困難,就是農民多半只是觀望!沒想到辛苦找了幾個有理想的稻農,真的下去種轉型有機米之後,隨著稻米熟了,通路在哪裡,卻是張美一開始沒想到的事。
02 行健有機農產生產合作社主席 張美
行健村是一個平均年齡65歲的典型老農村,沒有人會行銷、寫報告、做檢驗,三年下來,行健的有機米克服了技術和人力,走過了販售和流通的困境,現在,小有規模的行健有機農產生產合作社,不單單像是間公司,而是成為年輕人回鄉,參與有機耕作的平台。陳帥之,七十年次,走了幾趟中國大陸,最後回來鄉下,繼承爸爸的有機夢。
03 行健有機青年農夫 陳帥之
新住民夫妻,則是放棄了在都市的工作,一直在尋找一塊可以種田,可以生活,可以過日子的土地,他們決定落腳行健村,來學習種植有機米。
04 行健村新住民 賴慧怡
05 行健村新住民 林嘉榮
行健村形塑有機的行動,從女村長張美而起,讓行健朝向全國第二個有機村發展,影響所及的範圍,卻不只行健這一村,從行健村旁的安農溪往下走,過去具有灌溉價值的河川,農民自古就有為水而爭的歷史,分洪堰的設計,解決了兩岸農田的用水需求,不過,這樣的爭水,現在成為了文化和故事,讓分洪後的畸零地,展開推廣有機的重要園地,也成為縣內老師取材環境教育的資源所在。
分洪堰風景區旁的水田裡,阿公排排站,捲起褲管,踩在許多年未曾踏進的水田中,進行一項稻秧比賽。
敲下響鑼的是正在推行有機耕作的仰山文教基金會創辦人游錫堃,近年來他暢議的有機新生活,結合農田、水利、休閒等各種產業,借鏡老農的智慧。長者回憶下田的過往,讓年輕人可以珍視這種親近土地的機會,進而共同保護環境。愈來愈多農政單位和環保單位把行健的有機當作典範,老農相信為腳下的土地盡自己的力,用老祖先的方法,照顧好土地,就會有越來越多的知識農民回鄉種田,讓有機村成為傳承給下一代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