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樓(奎閣)
Author: 魁星樓(奎閣) 2016-08-19 06:32:56 Views: 624
金門奎閣,始建於道光十六年(1836年),為一正六角形的二層建築體,座落於今金門縣後浦塗山頭,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
金門奎閣乃由後浦人林斐章倡建。
目前有關林斐章之記載非常零散,僅能藉由部份志書之記載推測,林斐章係金門林姓諸氏系中屬於較晚移住的一支,清康熙年間移居金門,以經商為生。
林家至林斐章,時乾隆末葉,家業已盛,林斐章因此得以捐得例貢生銜,並獨資闢建奎閣。
奎閣於道光十八年(1838年)建成後,其重修情形有記錄可尋者有二次,一是在民國四十四年(1955年),詳細整修情形不詳。
另一是在民國五十二年(1963年),經社教館倡議,由林斐章玄孫,旅居菲律賓之華僑林克凱出資,並由當地紳耆組成重修委員會,聘請陳南山為師傅進行重修,此次重修雖未拆換大木結構,但是拆除四周圍牆,並在若干屋面換上綠釉琉璃瓦,重新泥塑及木門窗隔扇。
中國傳統民間信仰中,各行各業幾乎都有其專有奉祀的神祇,例如建築業奉祀魯班;醫藥業奉祀保生大帝等等。
其中,文人士子所奉祀者是文昌帝君或魁星。
魁與奎字同音,且魁星又為星宿之名,因此魁、奎兩字往往互通。
所以,不管是稱為魁閣、奎閣或文昌祠,大抵皆為文人士子為求取功名,奉祀文昌帝君所建。
閣之所以為閣,一般說來應具備有建築臺基、兩層以上建築以及牆面上需設計有供觀景用之窗戶等三點特質。
由於閣在高度上已具有樓層變化的特色,再加上各種形式的屋面,使得閣的屋面成為建築中最富變化趣味者。
閣可獨立為一建築,亦可作為建築群之一部份。
金門奎閣在建築型式上屬於後者。
奎閣之配置方位朝南偏東,採傳統的夯土臺基,外表為花崗岩石護面,底層並有收邊石。
整體結構採用傳統式的木造柱樑系統,在主要的構造上並沒有任何過份的添加構材,頗能反應奎閣文教建築樸實的特質。
其建築形式為傳統閩南式,六邊形平面,隔扇立面,重檐屋面,泥塑葫蘆脊飾,從造形及建築風格上看來,金門奎格極有可能是承自泉州晉江魁星樓的作法,是當時的閩南式建築中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魁星樓(奎閣)
地址:金門縣金城鎮金城鎮東門李珠浦東路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