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

Author: 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 Views: 699

 

 

臺灣府城在清雍正三年(西元一七三五年)築造木柵城時,小東門段的範圍為:正東倚龍山寺,設大東門,"木柵由大東門向北,延續到右營廳後,轉東北到小東門,再向正北走,靠近城守營即為大北門。所以小東門的城段,就是介於大東門城與大北門城之間的兩段。 雍正十三年(西元一七三五年),福建總督郝玉麟在城罔植刺竹一萬七干九百八十三叢作為藩籬,此時的府城仍為木柵。乾隆四十年(西元一七七五年)知府蔣元樞在舊木柵內另建木城,並添建小西門。到了乾隆五十三年(西元一七八八年),知府楊廷理就原有東南北三面的城址,改建為土城。西面部分因面臨臺江內海,故退縮一百五十餘丈,由於城垣曲直形如半月,叉面向臺江,所以稱府城如「半月沈江」之勢。此時的小東門段已是士垣的結構物。 同治元年(西元一八六二年)與同治十三年(西元一八七四年),臺灣發生了大地震與暴風雨,土造城垣因禁不住風雨和地震的摧殘,損毀嚴重,幸經觀紳合力搶修,得以完固。乙未割臺以後,因都市發展的需要,城垣被迫拆毀。大正四年(西元一九一五年),小東門及其旁側的城垣也難逃拆除的厄運。僅存在勝利路上,北起小東錄長約二百公尺,南止於大學錄長約六十五公尺的城垣殘段隱藏在茂密的樹林下。民國五十五年(西元一九六六年),成功大學收購光復營區校地時,為建造校園圍牆,拆除了南段城垣。

 

 

 

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
地址:臺南市 東區大學路1號(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大學池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