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友學校

Author: 睿友學校 2016-09-29 02:57:16 Views: 605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間,赴南洋發跡的陳睿友先生,提撥銀元二萬元,委託同宗華僑陳德幸先生,全權返鄉(碧山)籌建「睿友學校」。

 

是校規劃構想,有禮堂、教室、教師辦公室、教職員宿舍、運動場、升旗台、廚房、浴廁,佔地約二十公畝,建築物佔地約三分之一。

 

 

前為二樓西式建築,其建材採石、磚、花崗石及木材構造、正面走廊石柱踏階,皆自晉江之泉州白,大禮堂橫樑係用南洋運用之冰片木材,而牆壁全由大陸定製之紅磚砌成,不透風不透熱,冬暖夏涼。

 

第一期主體建築於民國二十五年竣工,美奐美侖。

 

建物正面仿西洋巴洛克建築形式,高大比例的山頭,引人注目;山頭上有國旗及國民黨旗、印度警察及樂儀隊、花草及鶴的泥塑主題。

 

第二期教師生活設施及體育運動場所正準備施工,惜因抗日戰爭爆發,金門陷日而停輟。

 

剩餘建材殊多嗣後被國軍搬運充作軍事工事建材。

 

學校竣工後,隨即招收碧山及鄰村山后、山前、東珩、東店、西吳、陽宅、田浦、大地等村社兒童就讀,概免學雜等費。

 

睿友學校辦學認真,曾由檳榔嶼鄉僑陳能顯向廈門集美學校校董陳嘉庚提出申請,補助辦學經費及支援師資。

 

因此,校長聘任十分嚴謹,需經廈門集美學校董事陳村牧先生介紹。

 

首任校長為王國禎先生擔任,並聘本村師資陳振坤、陳安補等教員。

 

睿友學校建校理想甚為長遠,為免往後經費不繼,捐資壹萬元以陳文允、陳智炎、陳允妙等三人代表名義,專戶定存廈門中國銀行,以孳息聘請教職員且添購設備。

 

抗戰勝利後,政府無力普設小學,里人經集議由陳怡情執筆,函南洋鄉僑陳智從、陳能顯、陳允妙等前輩,向僑埠鄉僑募款,乃央集美學校陳村牧先生介紹安溪才俊李擇土先生任校長,為時雖暫,惟成績斐然、蜚聲全島。

 

惜因大陸戰局急轉,李校長逼於民國三十八年十月初返大陸,學政暫由本鄉教員陳文聚、文和昆仲維持,旋即古寧頭戰役,校舍為青年軍遷作營房、學校被迫停課。

 

迄民國四十年秩序粗定,時政府始設縣立碧山小學,仍借用睿友學校校舍上課,嗣後並借三山村公所使用。

 

睿友學校
地址:金門縣 金沙鎮三山村碧山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