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的意義 2v1_寂靜禪林_開印比丘主講

Author: Santa vana 2016-04-10 08:02:00 Views: 591

 

 

  內在的慚恥之心,可藉由理論知道它的特徵、功用等等,若懂得省察自己內心,相信又比只停留在理論上的知解來得更為直接徹底。佛法道理懂得多,未必慚愧就會強韌,也未必能保得住它。

 

無慚無愧的心態研究佛法、修習止觀、辦佛教事業,這樣的佛法、止觀禪修、辦佛教事業也被污染了。無慚愧持戒,不是真正的持戒,不是真正的修定,不是真正的修慧,也不是真正的利益眾生。因為,這一切都被無慚無愧所污染了。

 

 

慚愧能護世間,如《雜阿含》說:「世間若無有,慚愧二法者;違越清淨道,向生老病死。世間若成就,慚愧二法者;增長清淨道,永閉生死門。」若成就了慚愧的近因基礎,就能不斷增長清淨道,永閉生死門。沒有慚愧心,一切清淨道、涅槃路、菩薩道都是枉然!之所以人與畜生有別,就在慚愧。

 

因此,學習通過不斷懺悔、不斷發露,坦誠面對,滌除掉悔,也更加強化了修道基石 - - 慚愧心。惡業會有負面心理作用,如一堆惡臭糞便,愈掩愈臭,不如讓它日曬雨淋,堆成肥料,滋養內心的菩提!

 

我們通過懺悔可以減少掉悔心,加強慚愧心,有利於修行和累積善業。無慚無愧心造作了不少惡業,常使內心追悔熾盛,可能會對修道喪失信心,對解脫也不再感興趣。

 

講解懺悔的意義,首先必須知道無慚無愧將會帶來什麼過患?而掉悔若時常現起又會帶來什麼過失?我們知道了這兩點,才能夠掌握懺悔的真實意義。

 

今次引用《阿毗達磨俱舍論》的偈頌,為各位講解。在「分別根品」第二十六頌裡面,有一段「唯偏不善心,無慚及無愧」的句子。它說明無慚無愧二心所乃偏於一切不善,任何不善心的浮現,無論是貪、嗔、癡、慢、疑、邪見,它都參與存在。由於無慚無愧遍於不善行,普光論師說:「恒遍不善,故名為大」,大,就是大不善地法,遍一切故。

 

也許有人想,我已經學佛多年了,慚愧不過一些非常淺顯易懂的道理而已,為什麼一再重提呢?也許您有所不知,「慚愧」不只在佛教重視,在其他宗教如儒家、基督教、回教等也強調慚恥之心。這是非常基本的善心,少它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