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館「感官拓樸展」赴韓行前會
Author: CCANEWS 2016-08-29 01:50:07 Views: 604
行政院文建會所屬國立台灣美術館與韓國光州美術館締結為姊妹館後,攜手舉辦的第一個展覽「感官拓樸:台灣當代藝術體感測」,將與韓國光州美術館的「光州雙年展」,同時於9月5日開展,本展將於同日下午舉辦開幕式,展期將起至10月22日止。
國立台灣美術館與光州美術館於去(96)年12月締結為姊妹館,並同時簽署展覽交流備忘錄,約定在各自的國際雙年展期間,辦理對方的當代藝術策劃展,以促進二國當代藝術的實質對話與交流。光州美術館對「感官拓樸:台灣當代藝術體感測」展十分重視,特別安排此展與「光州雙年展」同日開展。
文建會第三處黃才郎處長表示,國立台灣美術館與韓國光州美術館締結、簽署展覽交流備忘錄,在藝術交流上,是開創了一個新的交流模式,讓兩方的當代藝術得以交流。尤其在過去很多當代藝術都是焦點在全球化、後殖民、或是資本主義等,屬於社會震驚的議題上產生猛烈的撞擊力,不過本次參展的年輕藝術家,把焦點放在身體感官的探討,雖然很幽微且人人都有,但藝術家透過作品,做出了細微的提醒,像是線頭一樣,永遠綿延不絕的感覺,黃處長認為藝術的可貴或是當代藝術,以自己身體感官的探討,其實就是項優異且新穎的藝術趨勢,他也十分高興看到台灣的年輕藝術朋友,在藝術領域內的創意。
國美館館長薛保瑕也指出,國美館從去年亞洲雙年展思考「食飽未?」這樣一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進展到今年將在韓國推出的「感官拓樸:台灣當代藝術體感測」身體感官的探討,確實希望透過這樣的連結,把亞洲創作者或是亞洲當代藝術的面向,從台灣的角度鋪陳出一個連結的主題。而這一個亞洲的區塊裡面的趨勢,不只是在於主題,最主要是文化還有更年輕世代怎麼思考人與人之間關係,這類社群中的結合,是在怎樣一個情況下思考出來的,都將是在此次展覽當中所探討的。
「感官拓樸:台灣當代藝術體感測」聚焦於傑出年輕藝術家的創作表現,以對照「光州雙年展」趨於當代創作趨勢展陳的取向。展覽邀請陶亞倫、曾偉豪、黃沛瑩、姚仲涵、吳達坤這五位藝術家,呈現激發觀眾自主體驗的作品,並且鎖定空間及互位裝置,以創造身心共感的互動氛圍。
這些作品皆從身體知覺的探索出發,來思考藝術與觀眾,作品與身體、心理深層互動的可能性。觀者的「身體」在他們的創造邏輯中,是促發感官回應的載體,當身體進入了作品的空間,經由眼、耳、鼻、手、身、意的身體感測,藝術理念演繹的可能性才因此被啟動。這些作品的創意形式,不是以挪用、再現和複製的形式被構思,也不採取作者語境的單線表達方式,藝術家希望藉由開放的互動建構「觀者主體」浮現的基礎,同時從自主性的體驗、差異化的身體感、互動過程中不斷變化的心理投射,切入個體意識及群體關係的當代命題。
我們的身體原本就是一種資訊傳遞的介質,透過知覺,使非物質的感覺與記憶得以留存。這種知覺感受具有非線性、易變的、動態流動的、當下生殖等特徵,而這種特徵在本質上則與去中心、無邊界、碎形化的當代現象,形成相互辯證、互為指涉的關係。藝術家們以「體感測」的個體差異來體現屬於當代的身體特徵,進行藝術與人、人與時代關係的知覺探索。因此,感官的拓樸不只是喚起知覺的創意策略,它同時也是一種當代敘事、一種個人對環境的直覺審視。它帶引我們回歸身體的基本潛能,讓我們在這個與環境互文的身體中拓樸探索,敏銳感應潛藏在自身的種種未知領土,以及那個持續流動、延展的個體意識與環境現象的對應關係。「身體感」並非「新」,它是在歷史的進程中歷久而彌新,並且由當代藝術所激發的感官拓樸,帶我們走向對時代身體的未來發現。
「感官拓樸:台灣當代藝術體感測」展與「光州雙年展」展期重疊且展場相臨,在時間及地利上,具有擴大台灣當代藝術國際能見度的優勢,可望吸引參觀「光州雙年展」的國際媒體、策展人、藝評人觀展,進一步了解台灣當代藝術活潑的創意表現。而展覽作品透過互動的概念,賦予了差異的身體至為獨特的當代意涵,同時也開創了韓、台雙方跨文化探索、閱讀的契機。此次與光州美術館的合作,是一個經由文化、藝術的溝通與交流所激盪出的美好經驗,相信此次所建立的合作關係將會持續延展,成為韓國、台灣透過當代藝術的對話、交流來促進相互了解的重要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