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7《三代之間》劉文煌的竹子故事
Author: TzuchiDaAi 2016-10-27 14:16:16 Views: 603
初次造訪大禾竹藝工坊,面對外表精緻的竹盒與竹製的餐廳菜單,人們一定會撥撥弄弄、東搖西晃,可絞盡腦汁,仍望「盒」興嘆,不禁讚歎作者的巧思。然而劉文煌輕輕一掀,就翻開了這個玄機菜單。這精緻創作隱藏竹扣鎖與插榫,饒富工藝趣味。
台灣的山水哺育了滿山遍野的竹子,也照顧了這地區人們的生活,曾經竹筷、竹劍、竹椅、竹蓆帶著這山林的恩澤遊歷世界,各種筍製品也伴隨三餐帶給人們熟悉的家鄉味。
由於中國大陸人工低廉造成工廠外移,台灣各種工廠運作的聲音逐漸沉寂下來,加上九二一大地震災害,年輕人不得已到外地謀生,在竹子之鄉——竹山,舉目所見,僅有老人相聚於門廊話當年。
許多有心人力圖重振竹子的風華,其中劉文煌的竹藝生涯更是蘊藏著竹山竹子產業再生的「玄機」。除了消費者讚賞其創作之外,他多次獲得台灣生活工藝大獎的肯定。
走訪大禾竹藝工坊,遍置整個展示室的作品均是竹藝品的經典。淡棕色的藝品古樸精緻,竹子自然的紋路清晰可見,表面光滑平整,線條流暢,接面精準緊密。大禾將竹藝品由「實用」推上「藝術」層次,深受中外顧客所喜愛;獲台灣知名連鎖餐廳、日本觀光客青睞之外,更是許多達官顯要出國訪客的伴手禮。
欣賞竹質 白手起家創竹藝
劉文煌畢業於文化大學畜牧系,從竹藝門外漢走到今天的輝煌,過程相當艱辛。他憑藉著對竹子的情感、對藝術的執著,一路堅持操守,不畏風雨地為再現竹山的竹藝風華而精益求精。
自小成長於竹風綠海的竹山,劉文煌對於竹子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情感,更欣賞竹質的強韌與柔軟和流暢的紋路變化,廿七年前雙親年老退休,他返回竹山,於一九七零年創立大禾竹藝工坊。
創業初期生活困頓,劉文煌感嘆地提到,有時連五百元的買米錢都必須到處借貸,白手起家的他卻不退縮地全心投入竹藝創作。劉文煌表示,提出產品的構思很難,然而將作品生產出來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憑著對竹藝的熱愛,劉文煌要讓每一件竹藝品都完美無瑕。由於竹材會因加熱、氣候等因素而變化,竹片經過乾燥之後,變形扭曲,失去原貌,所以生產設計並不容易。他說:「每一樣產品,至少都要經過四個月的設計。」
所有產品都是精心思考設計後,再經由經驗和技巧,以手工製作,消費者的使用過程都要求考慮周到,劉文煌表示:「在生產竹藝品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我都是用心去做的。」
劉文煌克服竹子先天的厚度限制,以層積竹材精緻加工,精確運用中國傳統技術,結合生活與藝術,創作精緻竹製品。從文具、盒子、傢具、提籃茶組、玄機盒、百寶箱等,都表現出竹藝的頂級美感與巧思,連德國賓士車廠工程師,都深為折服。
頂著庫存的壓力,在競爭激烈的竹製品市場上,劉文煌始終堅持品質與藝術創作之路。在一步一腳印的實踐中,大禾竹藝品終於建立自己的品牌,開始進駐全台各大百貨公司,在高雄「夢時代」設點,開啟台灣竹藝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