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晚間8:00播出:柿代傳承 客家新聞雜誌

Author: 呂理鑑 2016-12-21 14:36:31 Views: 561

 

 

青年返鄉接衣缽 再現柿餅新風味【陳鴻偉 羅應展 新竹】

 

每年9月到農曆年前是柿餅產季,全國最大的柿餅加工重鎮新埔旱坑里,陽光下晒著一盤盤金色柿子的壯觀景色,令許多遊客趨之若鶩,近年也開始有年輕人回鄉加入柿餅產業,有人放棄醫院的工作和父親學習柴燒柿餅,希望將兒時的味道和傳統的炭窯保留下來,有人保留傳統技術,也轉型觀光工廠,為家鄉帶來人潮,本週六晚間八點,客家新聞雜誌就要帶您去看柿餅之鄉的新風貌。

 

 

每到產季,柿餅人家全體動員,熟練地將一粒粒柿青削皮,送到陽光下做日光浴,晒乾表面以防發霉,還要定時揉捻定型,加速水分的蒸發,等到太陽下山或是陰雨天,就送入烤箱持續脫水,這間經營近百年的柿餅工坊,卻保留了一座炭窯,以柴燒來製作古早味的柿餅。

 

柿餅業者第五代 劉文祥:「用這傳統的窯烤柿餅,其實沒辦法大量生產,主要是希望說,現在還有很多人很懷念,以前的,吃過古早柿餅的味道,所以才會在兩、三年前開始試,把這傳統的味道再找回來。」

 

從小就在家裡幫忙的劉文祥,就像一般年輕人,覺得做柿餅既辛苦又無趣,大學畢業後,並沒想過要接下祖傳的事業,在台北醫院擔任醫檢師,一待就是十年,五年前只是想轉換跑道,回家進修,卻不忍父母年事已高,決定留在家鄉傳承衣缽。

 

「來,像我以前削皮喔!我是五歲開始就在削皮。」

 

同樣回鄉投入柿餅產業的,還有這位正在為遊客導覽的年輕人呂易丞,與劉文祥一家比鄰而居,兩個人從小一起長大,不約而同離開家鄉,在科技業工作幾年,受到景氣影響,公司開始縮編裁員,於是回家幫忙。

 

柿餅業者第四代 呂易丞:「景氣不好啊!景氣不好就剛好回來休息,休息的時候看爸爸那麼辛苦,其實他年紀也到了,看他那麼很辛苦,我想回來幫忙看看,回來做看看。」

 

業者間也開始凝聚共識,朝向統一價格,以建立在地品牌,開拓與低價中國柿餅,不同的客群與附加價值,儘管目前尚在經營的柿餅業者僅存十三家,卻有十間有年輕人願意回來加入,帶動社區一股改變的契機。 (201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