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黎詩映像:花蓮港街.1939 (陳黎、施麗雲、林宜澐唸詩/赫恪影像)

Author: chenli103 2016-10-04 09:24:15 Views: 847

 

 

〈花蓮港街.1939〉為陳黎1994年詩作。此段影片攝製於1996年,企圖透過舊照片,再現詩中所述1930年代花蓮街景,交織以世紀末小城花蓮影像。本詩1、4節為陳黎所唸,2、3節為施麗雲、林宜澐所唸。

 

花蓮港街,即今之花蓮市,1909年日人置花蓮港廳,時稱花蓮港區,1920年升格為街,1940年(昭和15年)升格為花蓮港市。花崗山公園邊有兩所學校,一為花蓮港高等女學校(今之花蓮女中),一為日人就讀之花蓮港尋常高等小學校(今易為花崗國中)。朝日通光復後改名軒轅路,入船通改為五權街,春日通改為復興街。江山樓與君の家均當時酒樓名。吉野即今之吉安,原稱七腳川,譯自阿美族之「知卡宣」,其義為薪柴甚多之地。砂婆礑溪今名美崙溪。詩中出現之電話號碼參見毛利之俊《東台灣展望》(1933)。「春の日...」為小林一茶俳句。

 

 


〈花蓮港街.一九三九〉 /陳黎

 

——那不只是一條街,
那是一個城市,一種氣質......

 

我站立的位置在野球場的右外野
花崗山公園,這個嫻靜如少女的小城
微微隆起的胸部。大阪商船株式會社的
貴州丸從海上緩緩駛進新築的港口
兩個高等女學校的學生唱著校歌
從昭和紀念館旁的公會堂走出來
「お早う!」向她們問好的是
在花蓮港中學校擔任英語教師和學級
主任的土田一雄先生。「お早う!」
他把腳踏車停在網球場旁邊的樹下
(他是中學校校友會的庭球部長)
步上表忠碑台階遠眺閃亮如鏡的太平洋
他的家鄉在遙遠的福島,同樣閃亮
如鏡的大海。那海的藍和天的藍
似曾相識,但他無法逆知此際停駐
頭上的浮雲會駛向何處,一如他無法
逆知他所住的面海的中學校宿舍
十年後會變成青島來的綦老師的家
而教地理的綦老師在擔任十五年的導師
之後會教到一個,跟他一樣在這個
小城擔任英語教師,喜歡寫詩,聽音樂
並且不時到花崗山上看海的學生

 

我站立的位置在小城微微隆起的胸部
乳臭未乾的尋常高等小學校學生
三三兩兩,在山腳下校門外的路邊撿拾
落葉。他們知道繞著花崗山和這條
朝日通相交的是從海濱一路過來的
入船通,而接連入船通的是最繁華的
春日通:春の日や水さへあれば暮残り
他們不知道在春天,有水的地方就有
暮色存在。他們知道春日通出去是通往
阿美族蕃社的高砂通,是筑紫橋所在的
筑紫橋通,每天早上,吉野移民村的內地
少女戴著草帽,牽著牛車到市街販賣蔬菜
他們知道吉野一號米是天皇的最愛
知道高砂通,筑紫橋通和火車站所在的
黑金通是這個發育中的小城明顯的骨盆
他們的老師告訴他們這個名叫花蓮港街的
小城即將由街升為市,但他們的老師沒有
告訴他們新年後的一場大火將燒毀他們
經常去看電影和話劇的筑紫館劇場
沒有告訴他們,這色彩鮮明的三條大街
有一天會隨著他們的離去被整形為
鐵三角的中華路,中正路,中山路

 

我站立的位置在時間大街的彎處
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聲音如波浪翻疊
止息於徐徐伸出去的港的臂彎
這個嫻靜如少女的小城優雅羞怯的
最初的擁抱。如鏡的海面在颱風來時
轉大浪,轉怒濤,又轉為如鏡的海面
地震帶來海嘯的謠傳,帶來多愁善感的
酒客與詩人:江山樓在稻住通,君の家
在福住通。但懷憂喪志是沒有的
你看,砂婆礑溪如何從薪柴甚多的七腳川山
東麓集水東南趨,出谷入平原,拓寬成
沖積扇,呈網狀流路,分歧為二,於米崙山
西麓南端再度匯合,穿花蓮港街而注於海
你看,天空如何孕育電線,電線如何孕育
電線桿,電線桿如何孕育電流,聲波
交會於思念眼前如思念遠方的此時此地:
產婆牧野茂電話四四六番,御料里東家
電話一五四番,御旅館常盤館電話二四O、
五二九番,惠比須屋電話三三三番(市場內
出張所三五四番) ,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
電話一六、一四五、二OO番,東海
自動車運輸株式會社電話四二五番......

 

我站立的位置在閃亮的大海幽深的
鏡底,擱淺的歷史,溺斃的傳說
由倒影構築的迷宮,由回聲映現的真實
這個嫻靜如少女的小城如何啟齒向你
述說她的苦惱,她的慾望,她的驕傲
如何逐漸成熟而為一少婦,接納
不同的唇包容不同的血,如何閱人無數
而始終又是一本完整,全新的鏡書?
這個嫻靜如少女的小城需要一座溫柔
堅毅的燈塔,勃起於閃亮如鏡的海面
勃起於記憶甦醒的位置